近日,从法国尼斯传来好消息,泰州姜堰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测绘遥感信息专家李德仁荣获布洛克金奖,以表彰他为摄影与测量、遥感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李德仁是我国科学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国际摄影与测量和遥感大会每四年评选一位在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球空间信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我的大学和我的国家……。”在感谢视频中,李德仁说。
李德仁是从姜堰溱潼“院士旧居”里走出的院士。他的弟弟李德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弟弟李德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 在当地“一门三兄弟三院士”的故事被人们传颂。
姜堰区人口近80万,拥有7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科学家,除了李德仁三兄弟,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陆夕云。
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我国“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上天,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项重点工程项目就是由李德仁牵头团队完成的。至此,我国已实现“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实时服务”的星空战略。
“测绘”的是天地,“遥感”的是世界,“挖掘”的是未来。
李德仁和弟弟李德毅紧密合作,两位科学家共同组建了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很多理论和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李德群院士设计的热体积模锻毛坯自动化设计程序,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模锻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设计。1982年,第3期《锻压技术》发表了李德群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当时我国在热体积模锻毛坯自动化设计程序领域的空白。
在古朴雅致、宁静清幽的“院士旧居”里,“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发愤图强……”等80个字的“李氏家训”始终烙印在三位科学家的心灵深处,通过传承和弘扬孕育了 “诗礼传家,德才报国”的院士精神,孕育了“精耕细作、笃行致远”的院士精神,孕育了“川流不息、代代相传”的家学精神。
这几年,姜堰区不断完善“院士旧居”基础设施,围绕院士风采馆、家风家训馆、古镇测绘主题园等,收集整理和挖掘院士成长成才、为国为家的精神,构建了完整的院士精神展陈宣教体系。
“院士旧居”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每年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到这里寻访家风家训的真谛,领略科学家“家国情怀”精神。仅2021年,“院士旧居”就接待访客126.61万人。
在姜堰,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已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坐标。
全区20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把科学家精神带进田间地头、沟河塘口,向种养殖户宣传科学种养知识,让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科技论文写在脚下的泥土上,在全省率先探路,示范建立国家级“无人农场”,让“无人农场”领跑农业现代化。姜堰区还邀请院士到企业讲学,激发企业职工创新激情,全区企业弘扬科学家精神,创新发展,去年,全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08件,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276件,有效注册商标9148件。2019年,李德仁在姜堰成立院士工作站,与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签定科技合作协议。姜堰远东电机技术精英俞志君被评为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智自动化、新方圆电器设备两项技术获评“中国好技术”;太平洋精锻科技和中来光电科协分获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二、三等奖。
姜堰区还在全区中小学校园播下科技“金种子”,每逢重大时间节点,都开展“科技与未来”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是从姜堰梁徐邢家村走出去的科学家,梁徐中心小学弘扬院士精神,2018年成立“少年科学院”,并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圆上少年科技梦。该校两名学生在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勇夺“智造未来”赛项小学组二等奖。此外该校还夺得了江苏省举办的人工智能“优创未来”竞赛项目一等奖。
2021年4月,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派出三支队伍共6名学生,参加了2021赛季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竟赛中国华东赛,选手们搭建机器人结构,编写程序,经过激烈角逐,两支队伍分别获得此项赛季冠亚军。4名学生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赛)一等奖。姜堰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心城市百强等荣誉。当下的姜堰,沿革传承科学家精神正成为这座现代城市的特质。
(编辑 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