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16日电 特稿:“中国,我们为你鼓掌”——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受多方称赞
新华社记者郭爽 史霄萌
“人类能否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关乎我们的未来,感谢中国为保护自然、守护未来、推进磋商所做的一切。”全球青年生物多样性网络卢旺达代表埃马纽埃尔·卡芒齐对新华社记者说,“所以,中国,我们为你鼓掌。”
从世界领先的生态保护创新解决方案,到被称为联合国旗舰项目的“中国山水工程”,大批自然保护地获得国际认可,再到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作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赢得多方称赞。
2022年12月7日,一名与会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参观。(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中国成就——正赢得保护自然“世界杯”
“所有不了解中国的人,都应该去中国看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中国为保护自然做了多少工作和贡献,”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加拿大专家弗雷德·查尔斯·杜比对新华社记者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官员詹姆斯·哈德卡斯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是世界上为自然保护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之一,其在保护自然领域承诺坚定,在这方面中国正在赢得“世界杯”。他表示,中国投资建设了大量自然保护区,其相关经验极为丰富。如果国际社会可以学习并分享、交流这些经验,那么每个人都会受益。
“我已与中国合作伙伴和同事工作超过20年。我知道中国多么美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多么丰富,中国的自然保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等等有多重要。中国是个幅员辽阔又多元化的国家,我们必须支持中国的工作,并向中国学习,”哈德卡斯尔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自然保护方面的有效性和领导力。”奥伯勒称赞中国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他表示,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愿景契合。
这是2022年12月1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拍摄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中国智慧——“经验非常值得推广”
在保护自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减少领域,“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国在保护栖息地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不少物种得到挽救,生态保护红线等解决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对记者说。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把超过30%的陆域国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2019年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活动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案例成功入选全球15个精品案例。
欧洲环保协会亚洲区主任迪米特里·德布尔指出:“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其他国家真正对其整个陆地和海洋区域进行了科学评估,中国已经以极其成功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应该这样做。此外,生态保护红线符合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要求,其监测管理技术世界领先。”
“从多个方面来说,生态保护红线都具有世界先进标准,其经验非常值得推广……中国可与世界其他地区分享很多类似经验,希望这些地方都能倾听和关注,”他说。
2022年12月15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上,《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右)发言。(新华社发,邹峥摄)
中国作用——“绝对是关键的”
12月15日,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开幕。来自140个缔约方和60个国际组织机构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其中包括近200位部级代表,这是缔约方大会历史上高级别代表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作为COP15的主席国,“中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政府用大量时间努力推动‘框架’(‘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并组织众多活动,与各方领导人双边讨论,努力推动‘框架’制定并获得通过。”
兰贝蒂尼认为,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不断“与各方接触,协调处理和理解不同观点”,为实现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愿景,在推动协议达成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他指出,中国在谈判期间,特别是在谈判最后阶段的作用,“绝对是关键的”。
“因为中国,这一切才变为现实,”身着色彩斑斓的部落传统服饰的喀麦隆参会代表塞茜尔·恩杰贝特双手指着COP15大会现场对记者说。她极为赞赏中国作为主席国为大会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秘书处负责人安德鲁·普伦特里对记者说,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只有全球各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才可减少生物多样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