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车间到矿井油田,从沿海开放前沿到西部大漠荒原,我国工业生产持续发展……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中国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一幅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蓝图,在工厂、企业、农田中逐渐绘就。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济实体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以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植入新技术、运用新模式、发展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拓展延伸,带动整个行业实现“整体升级”,激发出制造转型的“乘数效应”。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集聚领军的“头雁”,才能摆脱跟跑的被动,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先机。要抢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努力以一流生态集聚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同时,面对人才流动中的痛点、堵点,要着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和围墙,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能。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奋力实现“开门红”,筑牢中国经济发展“压舱石”。(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