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壮大、走向胜利的根据地,也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当历史的镜头聚焦在盐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作为当时的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毅然选择以群众工作为发端,开启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
1946年3月30日《盐阜大众》报刊载的名为《一天一地》的“数落调”。
一个个定格在历史中的瞬间,无不印证着: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回顾发生在盐阜大地的红色往事,新四军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铸就了坚如磐石的军民鱼水情,他们的身影犹如铁打的雕塑,永远矗立在盐阜人民的心间。
牢记嘱托 一起苦一起干,绘就鲜红党旗“人民”底色
1941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正式成立。站在新四军纪念馆华中局所辖区党委组织序列展板前,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向记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华中局淮北区党委的群众工作法,“那就是与群众一起苦、与群众一起干,得到群众拥护,推动我们的工作。总书记的话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奥秘。”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1942年4月6日《盐阜报》整版报道盐阜区群众运动全面蓬勃飞跃开展。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鲜明强调人民的无穷力量:鄂豫皖苏区能够“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
从华中局淮北区党委“与群众一起苦、与群众一起干”的群众工作法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嘱托,在鲜红的党旗上,“人民”的底色历经风雨始终光彩如初。
红色印迹 一条心如一人,成就无往不胜的铁血洪流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新四军在盐城的群众工作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贯穿于整个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斗争以及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全过程,渗透于政权、经济、文化、统战等各项建设事业之中。
“春来了,盐阜区的群众运动也日渐活跃了。农民领着头,儿童青年妇女也都跟着起来”。这段话取自1942年4月6日《盐阜报》中《盐阜区群众运动 全面蓬勃飞跃开展》一文,当天的报纸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详细记录了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领导下,盐阜区的农民、工人、青年、妇女、儿童等纷纷筹备成立各类救国团体,轰轰烈烈地开展群众运动的火热场景。
图为1942年4月6日《盐阜报》记载的群众做鞋子慰劳新四军一事。
1942年,中共中央华中局以发动群众减租减息为中心,集中力量,抓紧反“扫荡”间隙和夏收秋收季节,按照中心区、边缘区和游击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有步骤地、大胆放手地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46年3月30日《盐阜大众》报以一篇名为《一天一地》的“数落调”,将新四军给盐阜百姓带来生活上的变化娓娓道来,“新四军队,来到此地,实行民主,减租减息,组织生产,增加工资,百姓负担,渐渐减轻,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比起从前,一天一地。”
翻开当时的《盐阜报》,借粮济贫、减租减息、组织生产等关键词频繁见诸报端,规模浩大的减租减息运动也使广大农民清醒地认识到抗日民主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因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自觉自愿参加农民救国会,先后恢复和新建了农民救国运动的各级领导机构。
农民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为盐阜区各行各业群众树立了榜样,截至1942年7月底,全区各救国团体的会员达50万人,其中农救会员20多万人、工救会员2万人、妇救会员6万人、青救会员3万人、儿童团员5万人。其他的学生、教师、店员等各类救国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正如《盐阜区群众运动 全面蓬勃飞跃开展》一文的副标题“阜宁阜东建阳涟东卷入洪流”所描述的那样,群众运动的滚滚洪流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领导的苏北抗日斗争。而这份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最终化作勇猛杀敌、驱逐外敌的强大精神动力,也因此成就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铁军雄风,成为盐阜人民世代传诵、永远铭记的精神品格。
感恩奋进 一道奋斗一起前进,谱就革命老区美好生活新篇章
“新四军打鲍家墩子的胜仗时,他们还光着赤脚,我们应该替他们想办法……话还没有说完,全场大声呼‘好’!后来即决定做一千五百至两千双鞋子慰劳新四军。”《盐阜报》记载的这一幕,道出了新四军与人民群众互帮互助、鱼水情深。
历史的画面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有力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四军在群众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对我们密切党群关系、坚持群众路线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研究馆员周振华说。
从央视报道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返京途中在江苏盐城考察”这段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铁的“身影”。多年前,盐阜大地“地无寸铁”是交通的末梢。市委、市政府以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积极向上争取铁路建设,一举打通京沪之间又一高铁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铁,为盐阜人民圆了“高铁梦”。如今的盐城,高铁北上首都、南下上海,空港、海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便捷联通海内外,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新四军纪念馆场景图 记者 周晨阳 摄
长三角一体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作为苏北唯一成功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盐城,正在深度接轨上海,全面接受辐射带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优质教育等改革发展成果。
曾几何时,盐城人深受“尾水”之痛,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实施跨区域引水工程,将长江水源源不断地送进万千盐城家庭,让500万群众饮用水有了更好保障。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盐城坚持“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聚焦群众最急迫最急需的民生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硝烟虽已散去,新四军的号角声犹在耳畔,催人奋进。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正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二字深深根植于心,进一步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大力弘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永远和人民一道奋斗,永远和人民一起前进,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强大合力。
韩宝贵 刘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