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滥施关税以来,江苏丹阳的镜片产业展现出强大韧性。丹阳是我国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出口订单为美国市场,按理说受冲击较大。可尽管关税壁垒让跨境贸易成本陡增,丹阳企业的底气却愈发坚定,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表示,有的外商客户宁愿承担新增关税成本,也要在丹阳下单。
丹阳眼镜的“独门绝技”是什么?“仅此一家”的产品竞争力是答案。今天的丹阳眼镜,早已不是便宜产品的代名词,各种新产品、新技术,令人叹为观止。有的企业,1000多度的镜片能薄至2毫米;有的眼镜产品,搭载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有的品牌专攻运动场景,设计生产的骑行眼镜有口皆碑。只要产品足够好,自然能打动消费者付出溢价,在“价格脱敏”中实现外贸突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江苏好孩子集团独家设计的婴儿车,斩获“红点”产品设计国际大奖;广东华艺卫浴推出的水龙头,能实现语音交互甚至制作咖啡……这些产品,靠创新攀上价值链高峰,提高了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得以顶着关税压力继续畅销。
从“物美价廉”到“物特价优”,骐骥一跃正当其时。“物美价廉”曾是我国产品叩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却也让中国制造长期困守价值链低端。随着贸易摩擦越发不可预测,单纯的成本优势在关税叠加中持续消耗,价格敏感型产品首当其冲,传统外贸模式在关税壁垒前显露出脆弱性。这说明,依附于劳动力红利的价格优势,并非不可替代;仰仗技术创新构建的产品吸引力,才能无惧风雨。不过,危机之中也有新机。当前,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国家通货膨胀加剧,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普遍提升。以此为契机,外贸企业应加快提升产品附加值,用“物特价优”的中国产品打破海外消费者的刻板印象,实现“价格脱敏”与“价值攀升”的同频共振。
助力中国制造实现“价值突围”,把握快与慢的节奏很重要。以我省为观察视角,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外贸承压兼具短期性和长期性。鉴于美国采取了严格的原产地审查机制,一些当前压力可能变为持续压力。因此,我们稳外贸促发展,不仅要帮助企业克服眼前困难,在拓展市场、政策护航、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还要着眼长远,将贸易摩擦转化为倒逼之力,支持企业向研发型升级,打造更具价值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制造业从“造产品”向“创价值”转变。
“价值突围”要用好系统思维。“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会变,高端市场也许容量也不如平价市场那么大。从提高市场占有率、带动就业等角度来考虑,也要关注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转型痛点。我们应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做好科技创新这件艰难而正确的事;同时大力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深耕产业链的集群配套,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在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度调整中,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价值链重构中占据主动;谁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谁就能在贸易摩擦中赢得转圜空间。当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提升技术含量,始于某项技术参数的突破,终将转化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转型,形成对中国品牌的更高认同。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