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9月19日消息(记者庄滨滨 见习记者李婕)南通,这片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纺织之乡”美誉,也是中国最大的现代扎染基地。当千年非遗扎染技艺遇上AI智能机器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非遗扎染AI机器人工业流水线上,扎染工人正通过机器臂注染人工示教打样,通过内部系统传至AI机器人注染系统。另一边,扎花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扎花,成衣进入注染流水线后,机械臂灵活地抓起扎结好的布料,精准悬停在注染工位上方进行注水。两分半钟,10件衣服就完成手绘染色。
人工示教打样(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我们通过技术人员人工示教,让机器人精准复刻抓花、定位等工序,现在一条流水线的产量是过去人工的5到6倍。”华艺集团扎染事业部总经理景小连指着屏幕上的生产数据介绍,车间墙壁上的智能中控屏上,加工时间、码垛数量、运行指示等数据实时跳动。这是华艺打造的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的日常场景。
自2024年9月智能生产线投产以来,产线年产能近100万件,完成度达98%以上。单台机器人等效5名工人,用工量减少50%。此外,染料利用率从60%提升至92%,废水排放大幅降低,还获评了“江苏省绿色工厂”。
扎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华艺以“智能制造+文旅体验”双轮驱动,与南通华艺扎染博物馆联动,让游客能亲手体验到非遗扎染体的魅力,截至目前体验人次超3000人。如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2%,文创销售额同比增长100%,扎染非遗正借着科技的东风,从传统工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扎染文创产品(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