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扬州:一张票玩转一座城,“票根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在体育经济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的当下,“苏超”以创新之姿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票根经济”。凭借一张小小的球票,串联起体育、旅游、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跟着“苏超”游扬州,跟着演唱会“下扬州”。今年以来,不少来扬游客通过“一张票”解锁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多重消费优惠。以“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扬州试水“票根经济”成效初显,接下来该如何继续抢抓“票根经济”机遇?记者就此展开深入采访。



谁来做这个“有心人”?

“票根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文旅、演出等票务凭证为纽带,将其转化为后续消费场景优惠凭证,延伸消费链的联动经济模式。在消费模式不断创新的当下,“票根经济”以独特的联动效应,为各地文化、旅游和商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9月21日晚,由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的“潮流之声”今世缘·国缘之夜群星演唱会扬州站在体育公园体育场开唱,吸引了约三万名观众观演。其中,在网络售票系统购票的歌迷,超七成为外地人,来自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有力带动扬州文旅消费。

无独有偶!5月31日和6月1日晚,由扬州运河大剧院打造的双沟牡丹·首届明月湖音乐嘉年华在明月湖畔开唱。据统计,周蕙和品冠两场明星个唱共吸引了上万名观众齐聚“好地方”,外地观众占比超六成,更有来自广州、昆明、重庆等地的观众因为这两场演唱会第一次来到扬州。

明星流量变文旅“留量”。这两场演唱会通过流量吸引了大量观众跨城观演。歌迷嗨翻全场的同时,也因演唱会而留下旅游,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景点等消费。演唱会主办方同步推出“票根+”政策,会议中心、明月湖、智选假日等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

这是扬州“票根经济”的试水,但目前扬州整体文旅市场上,“票根+”还不够活跃——不仅数量少,且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其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究其原因,“票根经济”离不开活动举办方、商家、消费者三大因素。



从举办方角度来看,市场认知、执行力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欠缺。首先,部分文化场馆对“票根经济”的价值认识不足,仍停留在单纯“卖票”的传统模式上,“以票根撬动消费”的理念在扬州尚未普及。其次,“票根+”活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文化场馆虽意识到“票根经济”的好处,但策划和执行难以跟上。在周蕙、品冠演唱会的“票根+”活动中,运河大剧院作为主办方,需要逐一协调商家提供餐饮折扣、住宿优惠等,涉及多个行业、多个商家,协调难度较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活动整体推进。

商家的盈利点和参与积极性,是目前扬州“票根经济”难以大规模开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商家参与“票根+”活动的核心诉求是增加客流量与销售额,实现利润增长。“‘票根+’可以带来曝光量,但提供优惠意味着短期内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商户表示,“票根+”带来的曝光量无法具体估算,长期参与优惠活动或导致摊薄利润。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票根经济”的发展。首先,大部分消费者对“票根”的认知还不够,更倾向于常规消费模式,以及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获取优惠,对“票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另外,演唱会吸引的大多是外地游客,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城市消费热潮。



要想让“票根经济”蓬勃发展,谁来做这个“有心人”?活动举办方要积极挖掘更多资源,增加“票根源”;商家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和加强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消费者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升对新型消费模式的接受度。只有各方协力,打出“组合拳”,才能打破当前“票根经济”不可持续的困境,让其成为扬州消费的新增长点。

“票根经济”仅仅是打折吗?

“运河大剧院的演出很精彩,我发现扬州这座城市既有古韵也有潮玩气质。”

首届明月湖音乐嘉年华现场,来自上海的观众王女士表示,对大剧院推出的“票根+”政策感到惊喜,观众凭演唱会购票证明就可享受吃喝玩乐优惠。“演唱会结束后,我们全家在扬州停留了两天,深度游览了瘦西湖、东关街等景点。”王女士说。

今年暑期,“苏超”火爆出圈。扬州更是推出多重福利:“苏超”扬州主场比赛日所在周末,逛景点、品美食、看演艺,通通有优惠。从演唱会到“苏超”观赛热潮,扬州让游客凭借“一张票”即获取诸多消费优惠。

然而,“票根经济”仅仅是打折吗?答案是否定的。“票根经济”应不止于消费优惠,更应是情绪价值的深度传递。

在周蕙、品冠演唱会的“票根+”活动中,不仅有折扣优惠,还有情怀和回忆,歌迷奔赴一场与自己青春的约会。除了演唱会推出“票根+”活动,运河大剧院还借助“苏超”东风,为远道而来的客队球迷送上厚礼——大型沉浸式旅游演出《大运扬州——琴鹤同鸣》的观演票,让赛事激情与扬州深厚文化底蕴巧妙连接。



扬州历史悠久,非遗灿若星河。“苏超”扬州主场比赛日所在周末,为了让客队球迷在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更能领略扬州非遗的独特魅力,扬州非遗珍宝馆对全省市民免费开放。市民、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连城之珍品”,同时还能近距离体验,更有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苏超”周边文创产品上架,让广大市民、游客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扬州非遗。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的美食好吃还好玩。“一边看歌舞表演,一边享用美味的淮扬菜,这一顿吃出了满满的幸福感。”暑期来扬游客陈娇说,看完“苏超”后逛逛东关街,换上汉服品尝长乐盐商宴,沉浸式体验“古人的快乐”。

从一场演唱会的美好回忆到一场球赛的热血记忆,从一次非遗的文化共鸣到一桌盐商宴的沉浸体验,当小票根从“消费凭证”升级为“情感载体”,“票根经济”的价值便不再局限于拉动消费的表层逻辑,而成为对消费者情绪需求的精准回应。

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消费场景与情感记忆,让折扣之外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提升消费体验、延长消费链条的关键力量,从这一层面看,“票根经济”的未来不仅是“消费优惠的叠加”,更是“情绪价值的共振”。

谁来构建覆盖全城的消费网络?

让每一张“票”都成为消费优惠的通行证。

与扬州不同的是,在上海,“票根经济”有更多跨界参与的主体,多了更多新鲜玩法。今年,黄浦文旅集团旗下商船会馆、拉法耶艺术中心等6家自营影院,大上海剧场、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等7家剧场和上海大世界等25个演艺新空间,组建了“票根经济”共同体。

除了上海,浙江正努力勾勒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创新之路,找到撬动“赛会经济”的支点。随着“浙BA”赛事赛程推进,一张“浙BA”门票可以解锁更多的消费功能和场景。作为“浙BA”杭州赛区半决赛、决赛的主赛场,杭州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周边近60家商户推出“浙BA票根权益”活动,两天里有3000多名消费者兑换权益,直接拉动消费50余万元,周边商场客流同比增长50%,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参考上海、浙江的经验,或许不久的将来,扬州也能以“一张票”织就覆盖全城的消费网络,为经济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扬州拥有众多特色IP,谁来织就这张“网”,让“小票根”成为串联运河文化、非遗技艺、城市烟火的纽带,解锁文旅消费的“新密码”?

首先是政策赋能,多部门协同打造“票根+文旅”联动机制。“票根经济”的核心在于跨界资源整合,扬州目前缺乏统筹协调的政策框架。目前演唱会及“苏超”的“票根+”活动多为单一的短期促销,未能上升至常态化政策层面,商户参与度与权益设计深度均有限。这就需要跨部门的顶层设计,将瘦西湖、东关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核心文旅资源纳入“票根经济”名单。

其次是创新激励,对参与“票根+”活动的商户给予政策支持。可以通过消费补贴、流量曝光等方式提升商户参与积极性,在“票根”设计上,增加醒目的商家logo、折扣图标等。

第三是文化赋能,深度融合各类特色IP。扬州拥有运河文化、非遗技艺等特色资源,但尚未将其有效融入“票根”权益设计。“比如可以‘运河故事’为主线,开发系列‘主题票根’,游客参观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后,凭‘票根’可享折扣观看《大运扬州——琴鹤同鸣》演出,随后可优惠兑换运河夜游船票,完成各项‘打卡’任务可解锁限量文创产品。”一位文旅专家表示,当“票根+”活动不再是主办方的“孤军作战”,而是实现多种资源的充分联动,文旅消费必然产生更多可能性。

“票根经济”不仅是提升文旅消费体验的创新手段,更是激活城市消费的精巧“杠杆”。“票根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逐步培养商户与消费者的习惯,通过差异化设计与精准化培育,在长三角“票根经济”版图中走出具有扬州特色的新路径。

记者 肖为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