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人社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生动注脚。江苏省总工会、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联合推出《Z世代·新职潮》系列融媒体报道,讲述Z世代年轻人在新兴职业浪潮中的逐梦故事。让每一束年轻的追光,在镜头里汇成星河,映照出新兴行业的万千气象。
当你品尝一杯香醇的咖啡时,可曾想过这杯中的风味经历了怎样的旅程?从云雾缭绕的咖啡花,到被你捧在掌心的这抹温度,一粒豆子要走完山脊、汗水、卡车、港口、烘焙炉、磨盘……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一双看不见却滚烫的手。在咖啡产业链中,有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咖啡猎人,他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产地辛勤耕耘的种植者与终端的消费者。顾沁如,南京意可坊咖啡创办人,是国内最早一批自主赴产地评豆的“咖啡猎人”之一。十三年来,她的行程表与全球咖啡采收季同步:萨尔瓦多阿帕内卡火山、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山顶、云南孟连佤族寨地,都有她的杯测记录。她行走在世界各地的咖啡庄园,用专业眼光寻找优质咖啡豆,让远方的风土故事通过一杯咖啡得以诉说。
寻豆:从萨尔瓦多出发
顾沁如的咖啡猎人之旅始于一次偶然。当时她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一个朋友的朋友想从国外把咖啡生豆进口到中国来,她们接下了这个产品,却发现“这个咖啡豆特别地难卖”。这一看似棘手的问题,成为她深入咖啡世界的契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来到了萨尔瓦多,“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打开了我的咖啡原产地之旅。”她回忆起在埃塞俄比亚山顶庄园的经历:“到了山顶上的庄园,看满天的星星,你就觉得世界很大很宽阔。”这些难忘的经历让她深刻理解到,每一杯咖啡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风土故事。
十三年的产地走访,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她能够通过一杯咖啡的风味,结合价格和产量信息,快速判断其市场潜力。“这个是我的职业敏感度”。
知味:用舌尖读懂咖啡
专业判断来自日复一日的训练。顾沁如坦言:“我到公司来上班,每天至少也要喝到三五十种不同的咖啡,不停地去杯测去讨论。”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让她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咖啡感官。“慢慢地也研究出了我自己的一套感官语言系统。我现在经常跟大家分享咖啡感官,教大家怎么样去做品尝咖啡这件事情。”
让她意外的是,这套系统的影响力甚至传到了海外。一位学员告诉她,在日本探店时有位咖啡馆的老板跟他讲,“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学感官,你要去南京找一个人”。这份来自异国同行的认可让她既惊讶又感动,“我就没有想到会是个老外给他做这样的推荐,我确实受到了鼓舞,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地维持我的感官能力”。
这种专业自觉促使她即使在私人时间,也保持着对咖啡风味的敏锐感知,“比如说我度假的时候,我也会去度假的地方探店,去喝不同的咖啡,去看不同的咖啡的场景。”
在她看来,咖啡行业吸引着许多怀揣热情的人,“为什么说很多做咖啡的人他比较可爱,因为钱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她观察到,几乎90%的精品咖啡从业人员以前都是资深的精品咖啡发烧友,大家更关注的是风味本身,而非单纯的成本核算。
传承:见证产业变革
随着中国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咖啡猎人的价值日益凸显。顾沁如兴奋地提到产业的新变化:“以昆山为例,它落户了非常多大型的,甚至亚洲最大的咖啡工厂。”她认为,这代表着咖啡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它代表了一个很有活力的新兴行业”。
对于想从事咖啡行业的年轻人,她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我觉得大家应该先评估一下自己的性格,咖啡产业链有各种各样的工种,每个工种相应匹配的性格特征都不太一样”。她认为,不要将从业咖啡简单地等同于开咖啡馆,现在行业里有很多细分领域都在向大众打开,咖啡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值得被尊重。
十三年的坚持,让顾沁如见证了咖啡猎人这一职业的成长。当越来越多的庄园因为精准风味数据得以溢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一杯有故事的咖啡停留,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一个新兴专业的发展历程,更折射出中国咖啡产业的巨大变迁。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专业与热忱始终是推动行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一份职业由热爱点亮,它便能引领从业者走向一片充满惊喜的星辰大海,这也是咖啡猎人这个职业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监制/景月琴 王智勇 统筹/王航 陈澄 刘娟 制片人/周诗婕 冯金同 本期编导/王腾飞 本期摄像/张云鹤 顾新刚 本期剪辑/王海蓉 本期文稿/王腾飞 视觉包装/孙伟 乔旭 张婧昆 贾辰婧 宣传推广/张婷婷)
指导单位
江苏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