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大地,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日前,徐州市委组织部召开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建设使用观摩推进会,与会人员先后走进睢城街道后园社区、聚蜂同行社工服务站、兴美城市广场等服务站点,实地察看设施配置、询问服务细节、倾听劳动者心声。
“需求清单”变“幸福账单”,精准服务托起青春尊严。书写青春华章,不仅需要豪情壮志,更需要躬身实践的执着与坚守。徐州的暖心驿站,没有停留在“建个房子、摆张桌子”的表面功夫,而是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梳理出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外卖骑手“带娃难”,社区便联合志愿者开设少儿托管班;货运司机“长途累”,驿站就配备按摩椅、AED急救设备;跨省司机“半夜无处歇脚”,社工站便24小时亮灯守候……“把服务做到心坎上”的精准,让青春的奋斗者不再因“一杯热水”“一个充电口”而焦虑,更让他们感受到,徐州这座城市不仅需要他们的劳动,更珍视他们的尊严。
“双向温暖”激活城市烟火,青春力量反哺社会治理。青春的温暖,从来不是单向的施予,而是双向的奔赴。在江苏,无数青年正将理想扎根于现实土壤,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青春的价值,就如暖心驿站不仅是“服务站”,更成为“连心桥”。外卖骑手在商圈驿站歇脚时,主动帮商场维持秩序;货运司机享受完服务后,自发参与社区防汛值守;骑手张姐在等单时,会提醒新来的同行“驿站东门有免费雨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动,让青春的付出与城市的回馈形成良性循环。“骑手帮商户送单,我们为他们搭歇脚地,这是双向的温暖。”当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变为“治理参与者”,青春的力量便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血脉。
“资源整合”彰显治理智慧,青春服务需要“绣花功夫”。真正的青春华章,不在于响亮的口号,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担当,在于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的自觉。徐州的暖心驿站之所以能实现镇街全覆盖,关键在于“不搞花架子、只办实事”的务实态度。比如,选址紧盯临街地段、商圈入口,让站点“抬头能看见、抬脚能走进”;资源整合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等现有空间,避免重复建设;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五个有”要求,确保基础需求不打折扣……“花小钱办大事”的智慧,既体现了政府对青春群体的重视,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服务新就业群体,关键在‘精准’和‘用心’。”当治理的“针脚”越密,青春的获得感便越强。
“常态关怀”筑牢幸福根基,青春城市需要“长期主义”。青春的幸福,不能靠“一阵风”的热闹,而需“常态化”的坚守。据报道,徐州下一步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优化204个服务站点,拓展七大类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党工建指导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进站点,推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形成联动机制……“小切口、办实事、解难题、重服务”的长期主义,让暖心服务从“一次性”变为“常态化”。当青春的奋斗者知道,无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地方为他们亮着灯、备着水、留着座,这座城市便真正成了“青春的港湾”。
在江苏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青春的脉动从未停歇。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林立,更在于对每一个青春奋斗者的珍视。当“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青春的力量便终将汇聚成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