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 | 常州:“农二代”编织科技“田园梦”,稻浪之上“巾帼”绽芳华

10月中旬,常州武进区前黄镇郭鲁合作社300亩高标准农田里,稻子即将成熟,等待开镰。

在合作社仓库内,56岁的郭飞细致地检查着每台农用机械;“95后”女儿郭楠在田埂上操作无人机,指尖在显示屏上轻点,“无人机的作用可大了,喷洒农药的话,两分钟,一亩地的喷洒工作就能完成”。

金黄色的稻田、高科技农业机械、大型冷库、研学课堂,还有香喷喷的“前黄大米拿铁”……看着女儿打造的“超级大农场”雏形初现,郭飞这个“老把式”既欣慰又骄傲:“现在的农民,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她做的“前黄大米拿铁”,老父亲直夸“挺香”

农忙的间隙,郭飞拿起水壶刚喝了几口,不远处就传来了女儿的喊声:“老爹,少喝点水,留点肚子尝尝我做的咖啡,里头加了用咱家大米熬的米乳。”

郭飞没有扫女儿的兴,兴致勃勃来到研学课堂里的咖啡吧台。做好咖啡后,郭楠在咖啡杯上写了“前黄”两个字,“多了米香,味道绝对不输给外面的咖啡店,老爹您干活累了,喝咖啡也能补充补充体能。”接过咖啡,郭飞百感交集,“我这双手摸惯了柴油,现在倒端上这洋玩意儿了,不过味道还挺香。”

在郭飞品尝咖啡的同时,郭楠走到稻田旁,再次升空一架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这一幕,对于郭飞来说已经不再稀奇,“这两年,我这个老农民跟着女儿尝试了太多的新鲜事物。”

“我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不仅仅只有‘前黄大米拿铁’哦。”这个“95后”女孩还在田埂边用竹竿鱼线自制钓具;把捡回的流浪柯基、边牧、兔子,都培养成农场“员工”;把那些浸润生活的点点滴滴,剪辑进短视频……

从“技术博弈”到“自然共生”

从常州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郭楠,原本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父亲郭飞的一个求助电话上:父亲利用政策奖补购置的两台先进植保无人机,因无人会操作,只能闲置在仓库里。作为深耕行业30余年的“老把式”,郭飞创办的合作社坐拥百余台农机具,却在新技术的门槛前犯了难。目睹父亲的困境,2022年底郭楠毅然辞职返乡,成为常州埂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二代”。

技术的交接充满摩擦。父亲信奉个人经验,坚持“一人能扛所有事”;女儿则着眼于系统效率,力图用智能设备重构生产链条。观念的冲突在田间上演:父亲仍在传授“踩离合、挂挡”的机械要领,女儿已开始实践“指尖种田”的智慧农业。为打破僵局,郭楠系统考取了ASFC无人机驾驶证、拖拉机驾驶证,成为前黄镇首位持证女飞手,用专业资质赢得了初步话语权。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自然。2023年夏季,一场台风横扫苏南,合作社的稻田成片倒伏。站在狼藉的田埂上,郭楠深感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保险理赔虽覆盖了部分稻谷损失,却无法抵消智能设备折旧、加工损耗等高额隐形成本。这场灾害成为她农业认知的分水岭:科技不是对抗自然的盔甲,而是与之共生的工具。

痛定思痛,她全面推行曾被父亲视为“花架子”的稻鸭共生模式:鸭群巡田实现生态除草,粪便还田替代30%化肥,性诱捕器与赤眼蜂构筑起生物防线。这套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的体系,最终成为合作社抵御风险的实招。

引进武进首台稻田防草机器人

同样是在2023年夏天,在郭楠的运作下,合作社从国外引进武进首台稻田防草机器人。“这是对付田间杂草的‘黑科技’。”她笑着说。

稻田防草机器人构造非常简单,由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器、螺旋管等部分组成。它通过太阳能供电,搭载GPS定位系统,手机设定好行驶路线即可全自动工作。运用防草机器人的稻田,既不需要人工打农药,也不需要用无人机喷洒。它通过底部的螺旋管搅动水下的泥土,使泥土保持浑浊,阳光无法照到水下,从而阻止水底的杂草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搅动起来的泥土让野草的种子不能扎根,进而有效防止水田的杂草生成。

郭楠介绍,稻田防草机器人可以自主运行,并且连续在插入秧苗的田块工作,待秧苗长到30厘米长时,机器人便结束工作。“用了这款机器人,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大米品质更加安全可靠,口感也更好。”

农文旅融合编织田园梦

郭楠期待在前黄打造一个“超级农场”,推动农场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她的规划中,这个“超级农场”将通过物联网技术,把智能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和无人收割机等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智能化管理。目前,农场已配备6台烘干机,彻底终结“靠天晒谷”的历史;建成4座冷库,能够有效锁住大米的鲜度,保障农产品品质。

郭楠还积极探索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她借力政府打造的“小挖鸭”IP,为农场发展赋能。在合作社的研学基地里,孩子们举着“小挖鸭”手册,在她的讲解下探索稻米从种植到收获的奥秘;在“乡悟dei”(常州话“乡下”)主理人计划中,城市家庭可以亲身体验智能农机操作,还能动手制作稻穗画,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与魅力。

“我现在的日程安排可紧凑了,上午忙着申报智慧农业项目,下午就去教社员操作智能烘干机,周末还要带研学的孩子体验插秧……”郭楠俏皮地说道。郭飞十分认可并支持女儿的探索,二人共同编织的田园梦,正在一点点照进现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