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每周一星——王明之

《黄海书苑》频道发刊词


盐城黄海湿地是世界潮间带湿地遗产之一,也是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值此申遗成功周年大庆之际,现代快报承续主流媒体一贯之执着担当,在广袤的盐阜大地上寻踪觅迹。以笔当歌、以墨传情,汇聚书艺精华,并以《黄海书苑》绘卷呈现。

黄海之滨,盐阜大地,其文化因子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孕育、生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一条纵横南北数百里的范公堤,成了盐城横贯古今的文化地标,沿海边域、湿地名城浸透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胸怀。千百年来,奔走于黄海之滨的文人墨客如群星灿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北宋名相范仲淹,南宋丞相陆秀夫,元末明初施耐庵,明代王艮、宋曹、柳敬亭,清代吴嘉纪,近代当代的胡乔木、乔冠华、戈公振、胡公石、曹文轩等文化名人,垒起一代代文化沃土,滋养着书画艺术的茂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书画艺术在盐阜大地上正迸发活力。书道中人休于业界的深宅大院,或隐于自娱的清净雅斋,虽高手而不见于外人道者众。“姜夔有意,古城雅集”。永和九年的会稽雅集一序成就千古名作,我们何妨效古人之雅范,将低调的实力诸贤邀集于“云上”,来一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无需登崇山峻岭,临曲水流觞。

从今天开始,《黄海书苑》将每周推送一位书法艺术家,介绍其书法成就,并邀请名家点评,深入立体全面呈现各位书家风貌。继之,栏目将与多种媒体、平台合作、互动,面向国内书坛,会聚更多书法名家,尽显翰墨风流。

率真简素,约之以礼,《黄海书苑》以书法的名义,以黄海的胸襟,在这里等着您!


2020年7月

专刊题额:言恭达



每周一星——王明之



王明之,书法家,策展人,王氏书画家园总编、新疆军旅书画院副院长、济宁孝和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类专业书法报刊杂志刊登;获奖或入展各级各类展览;多幅作品被有关机构和纪念馆永久收藏。

疫情期间组织策划全国书画名家义捐义拍,筹款21万元驰援武汉,全部善款捐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雷神山医院用于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干预。2021年河南洪灾之际,组织策划书画义拍共得款项15万元,捐献给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村用于灾后重建。


作品欣赏











专家点评


两晋遗韵 萧散风神

——王明之书法简评

王炳学


与明之兄相识,缘于王氏书画家园平台,很多王姓书画家作为王氏一脉书学后人,以魏晋风神、二王遗韵为高标,共同活跃于当代书坛。而明之兄作为王氏书画家园平台 CEO,积极组织各项活动,策划了多项展事,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活跃于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有生力量,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赞许。

随着交往日久,感情加深,似乎对明之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潇洒干练,一表人才,豪爽而直率。这一点,也许与他的军旅经历相关,而更多的是长期浸润而自由生发的魏晋精神不自觉的具象体现。我每每为朋友置评,往往先读其人,读懂每一名艺术家的人品和心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心与神会,才去落笔。与明之兄相交日久,越来越喜欢他的为人,也越来越欣赏他的作品。于书法一道,明之兄是下过苦功夫的,也许是因了姓氏的原因,他对二王一脉情有独钟,其书法用力点和落脚点也集中在二王一脉,对二王尺牍、法帖精研细究,心领而神追,山阴道上,虽应接不暇,但明之兄一直踟蹰于此,在两晋人中寻消息,勤奋而执着,不舍昼夜。之后下探两宋,在两宋诸家中偏偏又钟情米元章,因为什么?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米元章的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应该是明之兄的最爱,也与他的性情相匹配。刷字的酣畅淋漓,正是明之兄最喜欢的笔墨表达方式。

细读明之兄的笔墨痕迹,从技法层面,感觉有几个方面很值得关注:

笔触细腻。很多细小的节点和笔墨处理都精准到位,没有半点含糊,这是他情倾二王一脉而得其精髓的笔墨自觉和精神所在。单字用笔,组字的呼应与照应,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也是考察一个书家基本功的近乎可以量化的标准,关注细节,是书法作品专业考量的重要参数。

灵动自然。聪明人写聪明字,相信很多朋友读明之兄的作品都会有此共识。他的字里多灵动、多自然,信手源情书写,率意自然,没有丝毫造作。笔墨到处,皆随心性。所以,无论是线条的质量,用笔变化,墨色与层次的笔墨表现,都透着一种灵气和睿智。线条遒劲爽利,多爽朗之豪情;浓淡干湿把握得很有分寸,当枯则枯、当浓则浓,当连则连、当断则断。

率情酣畅。我们关照他整幅作品最终的笔墨呈现,每一幅作品都是率意性情的真实表达和再现,他不会“做”字,情酣墨饱,一气呵成,总给人一种酣畅痛快的感觉。这一点,从他的很多创作视频中可以很直观地感觉到。所以,从章法角度讲,起承转合,气息畅达,给人一种舒畅淋然的感觉。沉着而不板滞,痛快而不漂浮,节奏韵律感十足,笔墨中自然生发的精气神,会感染每一位欣赏者,也会引起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共鸣。

收放有度。明之兄以行书见长,偶有草书示人。虽其性情多旷达纵逸,但他在创作中,对于收与放的把控非常到位。放能放得开,大开大合,任情恣肆;收能收得住,当收而必收。感性和理性交织,感性和理性自然调和。这一方面是其人格心性所至,一方面也凸显了他对笔墨娴熟的驾驭能力。自信、果敢,尽情释放性灵,而又时刻保持一份对笔墨的敬畏和冷静。

深读明之兄的书法,除去上述特点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到他对于个人书法精神内涵的构建。书法于笔墨技法之外,精神的外化是我们每一个书法人的终极笔墨表达。在明之兄的作品中,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精神的生发与流动,这种精神,就是魏晋人的萧散和自然,是竹林七贤的一种豁然与本真。不汲汲于名利,超然物外,以本真之心、将灵魂做方外游。依此而一路向上,相信明之兄的笔墨会上升到更高的一层境界。这也是尚技概念和名利纠缠下的当代书法应该值得反思的,中国书法的核心是什么?未来书法怎么去发展?我们应该多一些思考。

书法学习与创作、组织书法活动、策划大型展览的同时,明之兄热心公益,这更是一种良知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表现。

如此,我们坚信,明之兄的未来和他灵魂深处的笔墨,会如他曾经热情奔赴的天山雪莲,在冰雪中开得更加灿烂。

甲辰春分后二日草于得山楼南窗


点评专家:王炳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曾供职于中国书画报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