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燕 记者 花宇)身体不舒服时,千万别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即使有些症状可以通过忍耐得到缓解,疾病可能仍在偷偷“潜伏”。61岁的南通市民李阿姨(化姓)在半年多前开始出现“莫名心慌”,每次持续5至10分钟后可自行缓解,想着“挺”过去就没事了,也就没太在意。近日,她因胃部不适,来到了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预约了胃镜检查,没想到心电图监测竟“意外”捕捉到了心律不齐,心率达120次/分(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让“潜伏”的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
在南通六院,医生随即将李阿姨转到了心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了导致其心慌的“罪魁祸首”——房颤。
据介绍,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脏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层为心房,下层为心室。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跳都要经过“心房收缩—心室收缩”的过程。房颤发作时,心房发生快速而无规律的颤动,无法正常收缩舒张,导致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继而引起心室收缩极不规则,血流变得紊乱和缓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流动,进而堵塞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
“要不是这次做胃镜,还以为心慌只要忍忍就没事了,想想还真有些后怕。”经心内科团队详细介绍房颤的发病机制、并发症以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李阿姨决定积极接受治疗。
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将导管放置于心脏内,以射频能量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必要时增加线性消融,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
“心不慌了,明显感觉到心脏平静了很多。”术后,李阿姨恢复正常心率,于第二天出院。
医生提醒,房颤患者出院后仍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随访。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抗凝治疗可防止心房内血栓的形成。术后抗凝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降低脑卒中等栓塞情况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