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共话“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 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开幕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江南,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深远,文脉流长。


11月19日,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开幕,近15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话“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同时,还有精彩绝伦的非遗展、《江苏文库》珍稀文献展,令人大饱眼福。


主旨演讲

邬书林:江南文脉“不舍昼夜”奔腾向前


江南不仅是长江汇入大海前的冲击平原,也是长江走向大海、走向世界的文化明珠和文明瞭望塔。在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邬书林看来,长江文明诞生养育的江南文脉,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样日新又新,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不舍昼夜”地奔腾向前。

“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考虑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邬书林说。

王巍:一万年前长江下游已过上种水稻的定居生活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以《长江下游地区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为题,细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之“源”。他说,长江中下游孕育了稻作文明,长江文化的丰富多彩,无可比拟。

一万多年前,长江下游的先民已经过上定居,栽培水稻的生活。2001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浙江金华浦江县发现了上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遗存。如今,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镇馆之宝”是一粒已经一万岁的炭化稻米,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

都说中华文明5000年,实证就是良渚遗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5000年文明史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许倬云:我的家乡在江南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全球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是从无锡走上世界学术巅峰的。论坛上,92岁高龄的许倬云先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为题,通过视频讲述了江南文脉的宏大简史。

“江南有上天给的福祉,有湖、有江海,也有秀丽的山川,这是特好的福气。”他从吴越争霸聊到孙权虎踞江东,再到范仲淹定居苏州……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他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一辈子刻在他心中的“许氏家训”:“富贵的时候不要忘了‘根本’,贫贱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自己的‘老底子’。‘根本’和“老底子”指的不是钱财,而是家里的家教,是家里传下来的传统。”

同时,家训还告诫他“一定不要断掉读书”。“你可以做其他种种行业,你可以做医生、做幕府,也可以求功名,但书必须要读,这个是根本!”

杜维明:阳明心学的江南气质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杜维明以视频形式做了题为《阳明心学的江南气质》的演讲。

杜维明说,王阳明所谓的万物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禽兽、草木、瓦石,对万物都会产生怜悯之情。他举诞生在无锡的东林学派为例,“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种关怀理念是立体的。”

有人认为阳明心学极其深远,杜维明认为,实际上,阳明心学极为平常,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验到。“阳明50多岁提出‘格物致知’,不是靠静坐,是要靠具体的日常生活,阳明心学的特殊价值,是知行合一,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参与。”

吴晓明:江南儒学的重镇在无锡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吴晓明以《江南儒学与中华文明》为题发表演讲。

吴晓明将江南儒学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从文献源头来讲,是诗经中的‘周召二南’。永嘉南渡以及安史之乱之后的南迁,使得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南迁,最终集中在环太湖的江南地区。”吴晓明表示,第三个阶段是近代以来的转变,一直影响到今天,“学问渊博,中西并重,这是比较明显的江南儒学的特征。”

吴晓明说,江南儒学在近代的一个重镇就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会上他呼吁恢复无锡国专,“无锡国专是江南儒学非常突出的代表,也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如果我们能在中国现代化推进过程当中,恢复无锡国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有非常的意义。”

程章灿:长江从《世说新语》的书页间悄悄流过

“当你们下一次翻开《世说新语》的时候,也许你们会在耳朵当中听到滚滚长江正从书页之间悄悄地流过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程章灿,别开生面地解读经典“国民读本”《世说新语》与长江以及长江文化的关系。

“三国鼎立、永嘉之乱引起的北人南迁,以及由此而来的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历史一次又一次将长江推到前台。”程章灿说,《世说新语》全书收入了 1120 余条汉末魏晋的人物故事,其中东晋人物的故事多达780人,他们的活动范围以及故事的发生地绝大多数是在长江流域。在《世说新语》中,长江是最经常出现的最宏大的地理空间景观,也为两晋历史划出了一道令人难忘的历史分界线。

“我们不仅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长江时代的产物,而且《世说新语》标志着中国文化进入长江时代。”

高端对话

多层次、多角度解读长江文化

当天下午,围绕本次论坛“江南文脉与长江文化”主题举办了两场高端对话。

“长江文化与中华文明”对话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主持,对话嘉宾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熊月之,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青年长江学者林志猛,三星堆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旭辉。嘉宾们以长江流域为地理空间展开对谈,纵横万里,穿越古今,并将长江文化与希腊文化进行横向比较,综合经济、文化、考古、交通等多种学科领域,多角度多层次解读长江文化与长江。


“长江文化与江南文脉”对话由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主持,对话嘉宾为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浙江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徐吉军,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院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刘士林,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教授刘伯山,江南大学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嘉宾们将长江文化与江南文脉放在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之下,将其与多元中华文明之中的其它文明进行比较,挖掘其所精神内涵特质。


精彩展览

非遗+珍稀文献,两场展览有颜值有内涵

论坛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吸引了众多访客打卡拍照,久久不愿离去。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展厅中各位非遗传承人手里都在“忙活 ”着,各自展台前放着“看家本领”。这些展品或精微、或华美,需要功力,亦需要巧思。透过它们,你甚至可以读出江南人的性格密码。

琳琅满目的紫砂壶体现着江南人的雅致、淡然;正在劳作、形态各异的惠山泥人呈现出江南的生活方式,江南佳丽的温婉与魅力都在这里;还有精美的无锡精微绣,用细细密密的针脚勾勒出许多饶有生趣的图景,展现着江南人素来恬淡安逸的性格。


同时,还有一场珍稀文献展亮相本届论坛,你可以看到明嘉靖四至六年印刻的《史记》,清乾隆三十年印刻的《水云集》,从日本“回流”的清光绪十年印刻版《荀子》等。

这次展览,南京图书馆一共“捧出”20种明清时期的刻本。除了两部《史记》为明代嘉靖刻本,其他皆为清代刻本。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介绍说,这些珍稀文献,由于比较珍贵,都藏于南京图书馆“深阁”之中;以往的珍贵古籍展,都只在南京图书馆内进行。这次是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首次批量“走”出馆门,和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同时,展出的这20种刻本或者是在江苏刻印,或者刻工为江苏人,与江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所以,此次展出,一方面让参观者见到珍稀文献,另一方面,也让读者了解到,江苏为书籍的编撰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快报+ 记者 白雁 胡玉梅 王子扬 裴诗语 张然/文 刘畅 吉星 施向辉 钱念秋/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