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丨偷走的录取通知书和偷不走的未来人生



近日,“妈妈偷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一事频上热搜。

重庆一位母亲希望女儿报考本地定向师范生,而女儿偷偷改了志愿被中戏录取,于是入学前母亲带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失联了。目前传来最新消息,母亲在算卦之后,同意女儿去北京上学。看似是个匪夷所思的求学故事,其中的母女关系值得关注。当事人在自述文章中称“妈妈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她对我的控制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并描述了很多让人窒息的生活细节。

“控制型家长”话题一度引发热议,网友们大多不认可妈妈的做法,并指出“控制型家长”名义上爱说“为你好”,潜台词是用情感绑架孩子“听我的”。

孩子由父母而来,但并不属于父母。百年之前,有诗人提醒:“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总有父母无法克制住冲动,越俎代庖地想要掌控孩子的人生。这种不肯放手,可能也源于一种自大,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如自己的安排。

此前看过一部熊猫纪录片,片中熊猫妈妈教女儿爬树,女儿在树上努力反复练习着,爬上摔下,又爬又摔,树下总有妈妈的拥抱和安抚在等着它。有一天,当女儿灵活地爬上了高高的枝头,树下的熊猫妈妈仰头看到后,扭头便走。也许,它们此生不再相见,因为熊猫是独居动物,各自有领地,轻易不离开。一旦确定女儿有了独立生存的本领,熊猫妈妈转身就踽踽独行,留下的背影让人泪目。因为,放手是那么难。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的爱,是为了在一起,但父母的爱指向分离。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加入足够的爱与尊重,很多事情都有探讨的余地。譬如母亲青睐教师这个职业,女儿向往戏剧表演,自然而然想到从事戏剧教育和当老师可以完美契合,但是母亲油盐不进并不买账。因为双方的诉求点并未完全一致,母亲要求的不仅是当老师,而且要留在当地当老师,但女儿并不想留在重庆。有意思的是,也有网友认为妈妈的选择无不妥,大城市不宜居,认为女儿选择的风险太大。其实这种意识依然是借“为你好”之名,剥夺他人选择的“权利”。

女儿去上大学了,总是可喜可贺的。大学者,学大也。无论她之前受过怎样的束缚,未来她要学习的是更大的世界、更深的学问。自由者,由自也。人生由自己决定,这是最好的成长礼物。

现代快报+评论员 荼白

(校对 张红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