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司璐璐 记者 于露/文 施向辉/摄)4月17日,南京市玄武区“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暨南京市第九中学AI赋能“动生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学校长江路校区举办。来自省内外各高中校的300多名教师代表,跨越地域界限,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之路。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9大高考学科、共计20节公开课依次呈现。在动生课堂的光影交错中,AI技术正悄然重塑文学教育的边界。南京市第九中学老师张蕾以《荷花淀》为舟,借助AI数据库重构抗战时期冀中水乡的时空坐标,生成浸润着芦苇与硝烟的“诗签”;江宁高级中学老师顾晔利用再探银氨溶液、碲铜废料的回收利用和化学史实为活动主线,带领同学们领略化学的魅力;江苏省洪泽中学老师徐波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病毒入侵与免疫反应”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回顾病毒入侵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并利用AI提供病毒资料库,启发学生思考实验室合成病毒研究的利与弊。
据了解,南京市第九中学从2013年起就前瞻性地开启跨学科联席教学的研究,至今已有12个年头。学校深挖教材中的跨学科元素,常态化开展跨学科联席教学活动。当天,南京市第九中学党委书记、数学名师张翼飞与南京市第九中学教科室副主任、玄武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张蓉联席讲授《微积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高中的学习中,哪些学科用到了高中数学中的知识呢?”刚开课,张翼飞就用问题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在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想法后,他又让DeepSeek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回答中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地理学科均有涉及。课堂上,张翼飞与张蓉将数学导数、积分工具引入物理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培育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此外,美术老师袁曦、历史老师孙孟龙还带来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课,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通过艺术实证与历史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
“由于各个学科间的壁垒和课堂的封闭空间,导致学生很难在一节课里接受到其他内容,这也更加促使着我们来做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将多学科内容进行融会贯通,这也是我们设计此类课程的宗旨。”张翼飞表示,学校开展相关研究,正是希望能在有限的课程中给孩子们多一些机会、条件,感受跨学科知识的魅力,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所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其他学科里生根发芽。
据了解,本次“AI赋能,动生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南京九中教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省内外教育同仁交流互鉴搭建了优质平台。“同样的教学内容如何上出不同的韵味?如何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今天的活动提供了相互借鉴的平台。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当天的活动推动了九中的教学和内涵建设,也让校外的教师更加近距离地了解我们学校、学生。”张翼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