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水磨调南大大礼堂流转,90后非遗传承人带你开启南京昆曲Citywalk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5月7日晚,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内,清丽婉转的昆曲声让观众们沉浸其中,共同开启一场南京昆曲Citywalk。当天,金陵绮梦——赵玉姝昆曲清音会精彩上演。清音会首次用演出的形式讲述了南京的昆曲故事,带领观众走进了南京许许多多与昆曲相关的历史古迹,打开一个个南京的“昆曲盲盒”。

演出开场,梦回民国时期的校园,一名正在练习昆曲身段的女学生唤醒了校园里的一株兰花,由此叙述起南京与昆曲的前世今生。

漫漫历史长河中,南京孕育了丰厚的昆曲文化。在明清时期,南京亲历了昆曲的兴盛与辉煌,在当下,南京见证着它的传承与复兴。演出通过三个章节讲述历史上发生在南京的重要昆曲事件、名人、名作,昆曲与文学巨作《红楼梦》的渊源,以及南京包容大气的城市性格、昆曲雅俗共赏的艺术精神和昆曲的传承与复兴。

以“昆曲演唱+人声讲述+现代舞+古琴”多种艺术形式remix的方式也是本次演出的亮点,交融出如金陵山水图般的动人画卷,打造了一场既古典又现代的金陵绮梦。

本次演出的编剧与主唱赵玉姝,是一名90后昆曲工尺谱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在她看来,用开放的眼光、跨学科的视野去创作年轻人喜欢的昆曲艺术作品是当代非遗人的责任。

《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虞淑娟表示,这场清音表演可以用“清水出芙蓉”来形容,昆曲本身就有一种清俊飘逸的美,演员尽管没有彩妆彩衣,却将这门古典艺术诠释得十分动人。她说,相信这场面向大学生的清音会,也让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审美体验,希望这样好的演出能够走出南京,能将南京历史文化与昆曲的艺术之美呈现给更多人。

“南京大学是中国昆曲传承、研究与发展的重镇,坐在古朴幽雅的南京大学大礼堂欣赏昆曲、品鉴清音,自有一种文脉传承的感觉。”文艺评价家潘讯表示,昆剧艺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一门富有诗情画意的综合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持续推进戏曲尤其是昆曲走进高校,是促进大学生美学修养与人文素养提升最好的载体。

据了解,该演出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新生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协办。本次演出是江苏省政协第十九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启动式、也是南京大学音乐人文课程大实践项目。

音乐人文课程主讲老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发展与校友办公室主任范丽甍,是本次活动的制作人。她介绍,音乐人文是南京大学6门美育核心课程之一。美育课程致力于将最优秀的艺术教育相关资源带给学生,培育他们“欣赏美”的热情,锻造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次清音会选取了昆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包含了南曲、北曲、集曲等多种曲目样式,充分展现水磨昆腔的多元魅力。这不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清音会,更是一次生动活泼的美育课堂。

图片来源:陈瀚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