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解码“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南博新展带你了解丝路另一端

近2000年前,古代中国与古代伊朗的文明之光因丝绸之路而交汇,这一交流绵延不绝,延续至今。7月2日,南京博物院新展“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即将开展,为观众呈现一场伊朗文明盛宴。7月1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提前探展,了解丝绸之路另一端的伊朗。

“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展

151件/套展品

从公元前3000年横跨至20世纪

本次“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展览汇聚了来自伊朗境内礼萨·阿巴西博物馆、莫格达姆博物馆在内的五家文博机构的151件(套)展品,展品种类包含陶器、金属器、玻璃器、纺织品及细密画等。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至20世纪。该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

黄金狮首授权环

一进入展厅,记者就被独立展柜里的黄金狮首授权环所吸引。

在古代伊朗文化中,环形因形似太阳——古代密特拉信仰中主神的象征——被赋予了存在、起源、创造与永恒等多重含义。环形物品,如手环、臂环、指环等,曾被广泛地制造和使用。策展人管琳介绍,授权环的使用始于阿契美尼德王朝,主要用于统治阶层中上级对下级的权力授予仪式,象征着双方对忠诚誓言的相互承诺。

莲花纹银盘则代表了阿契美尼德时期金银器的典型样式。该银质金属盘背面装饰有莲花纹样。莲花纹饰在伊朗历史的各个时期均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阿契美尼德时期,莲花被视为时代的代表性花卉,被贵族阶层赋予了美丽与永恒生命的象征意义。该盘采用锤揲成型和錾刻装饰的工艺制作而成。

一旁的西汉银盒,则是南京博物院藏。银盒盖与身相合呈扁球形,相合处上下缘各饰一匝穗状纹带,表面有薄的鎏金。盖身与盒身的外周有对向交错的凸瓣,以模子锤鍱而成。此银盒的造型与纹饰与汉代及以前中国容器的传统风格迥异,是用在阿契美尼德时期兴盛起来的金属加工技法——锤揲法在金属器上压印出凸瓣纹。这也说明了汉代与波斯(伊朗的古称)的文化交融。

有趣的是,莲花纹银盘、莲花纹银盘被摆在同一展柜里,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发展。

“同框”出现

两件玻璃器皿背后的故事

玻璃碗(左)、龟背纹玻璃杯(右)

展览将萨珊时期的玻璃碗(公元5—7世纪)与出土于江苏句容刘宋元嘉十六年墓的龟背纹玻璃杯摆在了同一个独立展柜里。

为何选择让它们“同框”出现?管琳介绍了背后的中外文化交流渊源。

其中,这件玻璃碗为半球形,是典型的萨珊时期玻璃器,为有模吹制成型。器表饰有四排切割形成的凹点纹饰,底部中央微凹,并带有圆形切割纹,其上雕刻有繁复的花卉图案。部分萨珊王朝的玻璃器皿,尤其是饰有典型萨珊风格纹饰的碗类器皿,曾远销至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这在当地的墓葬与寺庙遗址中有所发现。

而作为句容市博物馆的“网红”藏品,龟背纹玻璃杯是千年前中外交流的舶来品。器型为侈口束颈,鼓腹呈圜底状,底部微向内凹陷。玻璃质地通透无色,制作精良,原料经过精心挑选,且玻璃熔制温度较高,故仅存少量气泡。

杯腹饰有六排冷加工磨花纹饰,其单个纹饰呈六边形,整体呈龟甲状分布,装饰手法类似于钻石切割工艺。经研究推测,该器物可能采用模具吹制成型,继而通过冷加工磨花工艺进行装饰。从艺术风格分析,其龟甲状磨花具有鲜明的萨珊风格特征。

这件萨珊玻璃器为研究萨珊玻璃工艺发展水平,以及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移植改造

中外文化交流渊源深厚

铜胎掐丝珐琅盖碗(左)、铜胎珐琅碗(右)

“同框”出现的,还有珐琅铜碗(18—19世纪 恺加时期)以及南京博物院藏的清铜珐琅盖碗。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让后人得以窥见中外文化交流之深。因为据史书记载,铜胎掐丝珐琅是13世纪蒙古西征带来的阿拉伯工匠传入中国的。

米纳伊彩绘波斯爱情故事碗

再比如,米纳伊彩绘波斯爱情故事碗的碗心描绘了两位具有突厥特征的人物,他们身着融合了伊朗传统元素的服饰,演绎了一段源自阿拉伯传统的波斯爱情故事。该绘画风格承袭自我国新疆地区。

虹彩凤凰云纹砖的中央主题纹样为一只振翅欲飞的五尾凤鸟,其冠羽呈三叶状,尾羽作飘带式,具有中国明代凤纹特征;画面边缘装饰有中国风格的云雷纹与波浪纹,整体构成完整的祥瑞图式。这种对中华祥瑞题材的移植与改造,反映了14世纪伊利汗王朝宫廷艺术中跨文化视觉语汇的融合现象。

……

展览现场

在展览的最后,有一句诗——“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这出自波斯奥苏菲派诗人、哲学家哲拉鲁丁·穆罕默德·鲁米的诗作。“布展之前,伊朗与以色列冲突爆发。战争给人带来的一定是伤痛。借用鲁米这句汇集哲思的话,希望伊朗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尽快地从战后伤痕中恢复过来。”管琳说。

她还表示,这句话也献给每一个来看展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会有跌入低谷或者伤痕累累的时候,但还是要怀有希望,终将有束光来治愈你。不管当今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多变或复杂,我们始终相信文明之光,相信文明的力量会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文 顾炜/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