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舞剧《10909》:万米深海的艺术应答



中国艺术报

舞剧《10909》:万米深海的艺术应答

作者: 童琛



舞剧《10909》剧照 无锡市歌舞剧院

当舞台上的“奋斗者”号穿透深海的黑暗,当天幕上的数字“10909”与舷窗透出的光束璀璨交织……这是科技与艺术的深度对话,也是舞剧《10909》对深潜科研人员及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深情礼赞。

从实验室到舞台、从技术攻坚到精神共鸣,历时五年打磨的舞剧《10909》聚焦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为原型,探索“艺术+科技”的创新表达,用舞蹈再现“奋斗者”号研发和下潜至万米海底的场景,展现了几代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接续奋斗的研发历程。

该剧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指导,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创排,通过独特的戏剧视角、丰富的舞蹈语汇、惊艳的舞美呈现、变幻的音乐旋律,成功实现了舞剧呈现方式的跨界融合。



初心:让10909米长出艺术触角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舞剧《10909》的创作灵感正源于这一“高光时刻”。

“最初的念头,藏在七〇二所实验室那盏彻夜不熄的灯光里”,该剧的主创团队介绍,创作的初心不只是复现“坐底万米”的壮举,更是要让观众看见那些在高压舱前啃面包、在数据误差里熬红眼睛、在家人电话里强装轻松的科研工作者,让冰冷的数据通过舞蹈,变成可以被触摸的肢体语言。

主创团队以此为创作起点,与科研工作者一起探讨,力求还原“奋斗者”号诞生的故事,展现中国载人深潜科研人员舍身忘我、孜孜以求的赤子之心,讴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历程:技术攻坚与艺术表达的不断突破

作为一部聚焦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舞剧,如何使舞蹈的肢体语言、配乐的音响效果、舞台的装置艺术相协调,让重大题材创作真正打动人心?自2022年首演以来,该剧不断打磨提升,版本已经更新6次,经历了17稿剧本修改、23次舞蹈段落调整,以及200余次威亚系统测试。据了解,构思《鱼》舞段时,为了呈现鱼的灵动和轻盈,剧组将瑜伽馆的弹簧绳改装到威亚上,制作出了具有弹跳性能的威亚装置,这一原创性技术让演员与威亚之间瞬间有了相互作用力,并将舞蹈语汇推向全新的空间维度。不仅如此,群演团队为了在1.5米高的“龙骨”道具上完成精准站位,连续三周绑着沙袋练习平衡,让膝盖瘀青成为“集体勋章”。

从第一版剧本里“压强测试”的机械描述,到第六版中3吨压力舱与舞者旋转的精准咬合;从最初对“深海生物如何用舞蹈表现”的迷茫,到“瑜伽威亚+AI投影”的虚实融合;从演员在“龙骨”道具上反复摔打的瘀青,到群舞队列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的极致——在剧本修改的痕迹里,藏着主创团队及每位演员对“如何让科技与艺术完美对话”的极致追求。

这种追求让该剧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呈现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舞台装置与科技手段,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打造出一场充满美感的视听盛宴,让观众沉浸式地跟随“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一起向地球“第四极”迈进。

也正是这种极致追求让该剧脱颖而出,舞剧《10909》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中国文联2024年度重点创作目录,并获得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荣誉。



回响:当10909米成为共同的精神刻度

去年在南京的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工程师攥着票根来到后台,激动地说:“太真实了!2020年海试,我们就是这样盯着屏幕三天三夜,连吃的泡面口味都一样。”

今年5月在江南中学的巡演中,主创团队通过“艺术+科技”的跨界教育,让青少年在互动中理解“严谨求实”的科研本质。同学们充分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要向深潜科研人员学习,努力在学习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校园巡演里,孩子们用肢体模仿“奋斗者”号下沉,嘴里喊着“10909米”……“10909米”已不仅仅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舞剧用艺术力量赋予了它新的精神刻度:代表着“再难也往下潜”的执着,代表着一群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热望,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刻度。

“一个人的一生,可拥抱三万天的光,追最难的梦,爱身边的人……”舞剧尾声,当主题曲《人的一生》如深海暖流漫过心田,《10909》也在群众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当科技与艺术共振,当个体与时代同频,每个平凡的生命都能成为照亮未来的星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