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 文/摄)地球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9月13日下午,第五届南京市垃圾分类家庭PK赛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举行。本届比赛由“分类猎手垃分标识搜寻赛”“极速寻物”,以及“垃分移动接力赛”三个环节组成,智趣结合,既融合了知识竞技与团队协作,也考验着参与家庭的综合能力。
在第一关卡的“分类猎手垃分标识搜寻赛”中,参赛家庭手持特制的红山动物园地图,在动物园内定向搜寻不同类别的垃圾分类标识卡片,搜寻过程规则严谨,需要家庭成员合理分配时间,这样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智力和体力,还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难点不仅在于搜寻,而且需要选手们对什么垃圾应该划入什么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第一组完赛的选手用时不到15分钟,他们是来自六合区励志学校三年级的林瑾辰小朋友和爸爸林龙。小朋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学校学习过垃圾分类的知识,所以对卡片上的物品属于什么垃圾比较清楚,比如有害垃圾,他们找到的是过期的眼影盘和降压药。“孩子平时在家还会监督我们,要做好垃圾分类。”林龙说道。
随后,展开的“极速寻物”挑战,家庭成员分工明确,接力传递,在海洋球中迅速翻找出自己所需的垃分标识物。对标识物的分辨过程不仅考验参赛者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孩子们在充气泳池中翻找的身影,更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最后一轮的“垃分移动接力赛”,参赛家庭需要灵活运用手中的接力棒,将四分类球精准运送到终点。
赛场上,参赛家庭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孩子们化身“分类小达人”,家长们则成为了默契队友,这场比赛不仅让大家更加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全家人的合作默契。三人的齐心协作,充分展现了垃圾分类从“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变。
最后三轮积分相加,来自天妃宫小学三年级的潘品诺小朋友一家夺得了冠军。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家喜欢玩垃圾分类的玩具,这个玩具还是他在学校用垃圾分类的积分兑换的。“他对垃圾分类很感兴趣,有时候在家我不小心放错了,他还会跟我讲解。”妈妈杨女士介绍,今年夏天他们还在玄武湖公园参加了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一开始是奔着在玩耍实践中掌握知识来参加的比赛,没想到能拿到冠军。”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首届赛事举办至今,南京市垃圾分类家庭PK赛已连续五年以“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为核心,通过亲子互动、社区联动等形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去年的比赛也是在红山动物园举行的,南京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范国宇介绍,本届比赛共有42个家庭参赛,还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他表示,场地再次选择在红山动物园,一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低碳环保的举措,可以让参赛选手切身感受;二是希望借此机会,向游客和更多的公众,传达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让垃圾分类能深入人心。
绿色低碳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数据显示,南京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95%,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万吨级,12万垃圾分类志愿者活跃社区,形成“蓝精灵”志愿服务品牌。此次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南京环保实践成果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