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从“东风导弹”到“两弹一星”,科普作家王文华讲述科学家精神

全国科普月期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了“强国少年行:凤凰科普阅读进校园”活动。9月16日至17日,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研究者、科普作家王文华先后走进南京市慧园街小学、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南京市建邺路小学及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科普讲座,向近 400名学生生动阐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9月16日上午,王文华在南京市慧园街小学开展主题讲座

在9月3日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上,“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精彩亮相。王文华以这一热点事件为切入点,向现场小学生系统回顾了我国航天科技与核科技的发展历程。

9月16日下午,王文华在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开展主题讲座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这不仅是“东风”系列导弹发展的起点,更是中国军事装备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迈入航天时代;1984年4月,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1992年9月,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并明确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9月17日上午,王文华在南京市建邺路小学开展主题讲座

1954年,在广西地区发现了第一块铀矿石,为我国核工业的创建提供了关键物质支撑;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正式掌握核武器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土成功开展导弹与核弹头结合的发射试验(又称导弹核武器试验);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于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被命名为“长征一号”;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彻底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9月17日下午,王文华在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开展主题讲座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王文华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科学探索经历:钱学森与加加林的故事,点燃了他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在从事核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钱学森的榜样力量激励着他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目标。王文华感慨道:“科学家才是青少年应当追崇的榜样。正是在这些科学家故事的激励下,我才得以成长为今天的自己。”

王文华在讲座中分享科学家对自己的影响

借助一张张老照片,王文华带领学生们回望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历史。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与核讹诈,在我国尚无法制造汽车、空调的艰难时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面对“从无到有”的巨大挑战,依然团结一心、奋勇拼搏。正是凭借忠诚爱国、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发奋图强、勇于攀登的精神,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独立自主完成了“两弹一星”伟业——成功研制出导弹、核弹(含原子弹、氢弹),并顺利发射人造卫星。

王文华向学生们分享《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一书

王文华还提到,由他编著的《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一书,收录了包括23位“两弹一星”元勋在内的41位科学家的探索故事。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科学家们在面对人生困境与科学难题时的思考与行动,通过一个个真实故事,向青少年全面展现中国科学家精神,助力辉煌的“两弹一星”精神代代传承。

王文华向南京市慧园街小学赠送《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

王文华向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赠送《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

讲座结束后,王文华分别向南京市慧园街小学、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南京市建邺路小学、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赠送了《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深刻体会到了“两弹一星”研制初期科学家们面临的艰辛,同时被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

王文华向南京市建邺路小学赠送《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

王文华向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赠送《国之栋梁 当代科学家与前沿科技》

南京市慧园街小学的老师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希望同学们能在科学家精神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努力学习,未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图片来源: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