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2时10分,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潮间带艺术村,海风轻拂,芦苇摇曳。一场以“书香城韵 阅向未来”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在这里如约而至。2025年“9·28经典诵读活动”的第四站,盐城专场以湿地为幕、潮声为伴,让经典文字在生态画卷中“活”了起来,也为全省接力诵读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厚重的“盐城气息”。
潮间带艺术村
在潮间带打开“书香城韵”
何玲龙
毛广云、成立斌
本场活动在何玲龙庄重领读《共产党宣言》中拉开序幕。铿锵有力的语句,仿佛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对理想社会的追寻遥相呼应。随后,毛广云、成立斌朗诵的现代诗《读中国》,以饱满的情感勾勒出山河壮阔与文明绵延,引发全场共鸣。
韩冰
吴昊
“每一只鸟儿的翅膀上,都驮载着一片乡愁吗?”盐城本土作家孙成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笔下的《滩涂的乡愁》,由韩冰声情并茂地朗诵,将观众带入盐阜大地特有的湿地记忆之中。而《论语·侍坐》《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的诵读,则让观众在千年文脉中感受君子之风与家国情怀。
盐坊京剧社吟唱《忆秦娥·娄山关》
夏秀兰
令人难忘的是《忆秦娥·娄山关》的跨界演绎。夏秀兰的吟诵与盐坊京剧社的演唱相得益彰,将革命诗词的豪迈与戏曲的韵致巧妙融合,成为整场活动的一大亮点。蔡红霞不仅朗诵《岳阳楼记》,更以一曲昆曲《苏幕遮》展现传统艺术的柔美与深邃。
蔡红霞、潘爱国昆曲演唱《苏幕遮》
谷静
“海边乡间的艺术村,那些看似朴实的农民,每一个都是艺术家,且不止精通于一种艺术……”诗人姜桦创作的《艺术村的村民们》由谷静朗诵,贴近生活、贴近土地,让“诵读”不再只是远方的经典,更是脚下的回响。
“潮间带更是一种情感载体”
“岁月将年月日的新闻定格成过往,而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将你的灵魂陶铸……”作者韩冰与朗诵者孙成栋角色互换演绎的《经纬与视野——今日读报》将活动推向高潮。这篇为刚刚在盐城结束的全球滨海论坛专门撰写的作品,从报纸阅读切入,串联起盐城各县区的绿色实践,让人热血沸腾。
孙成栋
当孙成栋读到“平原森林,滩涂湿地,候鸟天堂,这些高大上的美词跳动着活力和魅力”时,台下不少观众眼神中流露出对家乡的认同与自豪。“你写我读,我写你读,这种‘互换角色’的体验非常奇妙。”孙成栋笑称,“朗诵别人的文字,就像走进另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今天这场活动,正是让所有人都走进了盐城的文化世界。”
“《滩涂的乡愁》是去年8月份到滩涂采风时写的,当时看到鹿、鸟、盐蒿特别激动,在手机上一挥而就。”作为江苏省全民阅读先进个人、江苏省最美职工领读员、盐城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孙成栋说,“这只是我滩涂系列散文诗之一,已写了四十多首,离一百首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更有动力。”
因为工作的缘故,孙成栋经常用文字记录盐城湿地的变迁。“经典不只在书里,更在滩涂的每一片芦苇、每一阵潮声中。”在他看来,写作《滩涂的乡愁》,其实是对他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当文字与土地相遇,阅读便成了最美的回乡之路,“潮间带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情感载体。乡愁可以是一只鸟的迁徙,一粒种子的漂泊,甚至是一缕风的方向。”
合影
一场诵读活动“声”动黄海
本站活动由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共盐城市亭湖区委宣传部主办;现代快报、凤凰读书会、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人民政府、潮间带艺术村承办。作为本届诵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站活动通过现代快报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线上线下联动,让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潮间带书香”的魅力。
潮间带艺术村
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潮间带艺术村,坐拥鹤、海、盐、林四大文化名片,东邻珍禽保护区,西接林场,北倚渔港,生态与人文交融。本次活动选址于此,不仅因其自然景观宜人,更因它本身就是“读城”理念的生动实践——读建筑、读地名、读生态、读人情。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艺术村单向空间也为诵读注入了更多智性氛围。现场观众不仅能听朗诵,还能赏湿地、观鹤影、品茶香,真正实现“阅读+环境+体验”的多元融合。“在这样的环境里听经典,感觉文字都活了起来。”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感慨道。
“9·28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城市气质的集中表达。“在盐城潮间带艺术村,经典与乡土共振,文字与自然交融,阅读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成为感知城市脉搏、传承人文精神的生活方式。”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50分钟的诵读虽短,却在潮汐起落间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活动“湿地+诵读”的方式,让“书香城韵”真正落地生根。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振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