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邵倩倩
- 时间:2025-10-28 23:53:53
“草莓熊冰糖葫芦终于要营业了……”“排了三个小时队终于吃上了!”“好吃吗?老板这几天都没出摊,急死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南京的秋天从第一杯奶茶开启,变成“你吃到奶皮子冰糖葫芦了吗”?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面对面采访草莓熊糖葫芦老板“燃姐”,面对突然爆火的流量,网上褒贬不一的说辞,以及在全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奶皮子糖葫芦,她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

现场
重新出摊现场排队超百人
2025年10月27日,草莓熊糖葫芦重新出摊。此前,“燃姐”已经记不清在群里被粉丝问过多少次“今天出摊吗?”“什么时候出摊?”还有粉丝从冰箱里拿出存货,拍照片发在粉丝群里,“幸好我还能解解馋……”

27日下午3点半左右,在南京栖霞区玲珑里(原沃尔玛超市)广场上,华电社区专门为“燃姐”安排的固定摊点旁,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卖糖葫芦的车还没到,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一眼望过去,用警戒线和锥桶引导的排队客流超百人。“我一点半就来了,排队等了两个小时,终于买到了,确实好吃。”市民刘小姐说。
此次出摊前一天,怕顾客等太久会累,“燃姐”专门购置了100张凳子。现场,100张凳子全都坐满了,后面还有好多人站着。队伍里有不少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也有老人专程来买给孙辈吃的,甚至还有顾客自带小板凳排队。
“燃姐”在家制作,丈夫负责出货,婆婆现场售卖。近600根糖葫芦,三个半小时售罄。


创业
半年就积累了8个500人粉丝群
“燃姐”出生于1992年,河南人,2021年和丈夫从老家来宁打工。2024年9月,丈夫开始卖烤红薯,她主要在家带孩子。

“我在网上看到内蒙古有卖奶皮子糖葫芦的,南京本地没有,就想试试看有没有市场。”她网购了相关食材,并尝试在网上发帖,“帖子发完三四个小时,很多人点赞,还有网友问我什么时候出摊、怎么预订,当时挺高兴的。”
帖子是2024年12月10日发的,奶皮子糖葫芦是12月13日对外售卖的。当天就有好多人排队,100多根很快就卖完了。没多久,粉丝就开始帮她建群了。


“粉丝把我拉进群里,再设置我为群主。”截至2025年4月底,她已经有了8个粉丝群,粉丝数量超4000人。后来在粉丝的帮助下,她又制作了小程序,可以接受预订。
因为没有固定的摊点,很多时候,都是粉丝们帮忙提前占好位置,清理好场地,人多排队的时候,还有粉丝帮忙维持秩序。因为出摊现场太忙,丈夫还喜提“人机哥”称号,“粉丝说他在现场就像个人机,一个劲地把糖葫芦装袋、装袋。”
回想从最初到现在,在“燃姐”看来,自己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创业,只是想办法做点小生意,帮家里减轻点负担。“都是粉丝们成就了我,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她说。
奔赴
不出摊也会单独给粉丝送“外卖”
在“燃姐”的网络账户平台上,网友问的最多的是“老板怎么加群?”“老板今天出摊吗?”“燃姐”回复的最多的是,“今天休息,别跑空!”
一个糖葫芦,粉丝群数千人,还有那么高的用户黏连度,这是怎么做到的?“燃姐”说,可能就是真心换真心。

糖葫芦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一家人常常要从早上七点忙到下午一两点,最忙的时候一天就睡几个小时。太累了就不出摊,下雨也不出摊,一个月常常休息10多天。可虽说不出摊,如果有粉丝过生日或者远道而来,“燃姐”也会专门为粉丝单独做上一份。
今年上半年的一个下雨天,一名男粉丝给她发了好几条信息,称当天是他48岁生日,特别想吃一串奶皮子糖葫芦,还附上了身份证照片。
那天,她不仅做了奶皮子糖葫芦,还做了很多好吃的水果串,让丈夫给对方送了过去。“我说不要收钱,祝他生日快乐,转告他,能为他做糖葫芦庆生,我很开心也很荣幸。我老公回来说,大哥听完眼眶就红了。”


“你喜欢‘鸡排哥’吗?觉得自己跟‘鸡排哥’有什么区别?”面对记者的问题,“燃姐”说,自己非常喜欢“鸡排哥”,“他的个人魅力很强,我喜欢他的讲话方式,喜欢他不需要理由。”不过,她也坦言,“老公和婆婆都不善言辞,可能没法像‘鸡排哥’一样,给顾客提供非常强的情绪价值,但是我们和他一样真诚。”
卖糖葫芦具有季节性,因天气变热,2025年4月30日糖葫芦停售。7月至10月,她出摊售卖清补凉,这期间粉丝也一直在涨。
10月13日,为了回馈粉丝,她和丈夫决定免费送清补凉。她在粉丝群里发了信息,原本一天只卖100多碗,当天夫妻俩送了300多碗,直到家里的材料全部用尽。
爆火
跑了5公里还有粉丝跟在后面追
如果说之前的“火”还有局域性,那么2025年10月20日奶皮子糖葫芦秋冬“上线”后的火爆,是燃姐没想到的。
10月22日,出摊现场突然就爆了。有粉丝告诉记者,“前两天糖球摊排长队的视频,被人发在了网上,还有网红来探店称没买到,突然就火了。”

“当天出摊前,现场排起的长队已经有些影响周边交通和秩序了。”粉丝说,后来城管来了,队伍不知道怎么就乱了,大家一下子就把摊子围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一幕,“人机哥”也惊呆了。他提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每人限购2根,这样100多人基本都能吃上,但很多人不同意。后来,他又提议每人送一根不收费,但还是没能达成一致。因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又不想让老顾客失望,“人机哥”决定干脆当天不卖了,他骑着三轮车就走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即便自己已经骑车跑了5公里,还有人跟在后面追着买。实在不忍心顾客空手而归,他就卖了一些,“当时说好别发群,结果后来发现很多人还是发了”。也因此,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言论。
停业
“泼天”的流量来得太突然
10月23日,“燃姐”在网络平台发布了“暂不出摊”的信息。“就想等热度降一降再说,造成混乱不是我们的本意,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流量。”她说。

迄今为止,一家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产量跟不上粉丝的需求。
“现在每天能卖到多少串?收入比之前增加了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燃姐”显得有些茫然,“从来没具体算过,就是看哪些粉丝爱吃,需求量大就多做点。”
由于对品控要求非常高,她怕雇人弄不好,口碑就全砸了,“关键是怕对不起我的那些老粉。”在她看来,自己就是要用最优质的材料做最好的糖葫芦,“我就是要给我的粉丝最好的。”
停业期间,粉丝们不停地在群里安慰她,还有不少粉丝帮她想办法找摊位或是门面。“一天的产量就那么多,我要把我的老粉们都照顾好,不想他们因为流量,反而吃不上我的糖葫芦。”她说,当然有新粉也很高兴,但大家大可不必为了尝鲜跑那么远过来。
再出发
真心换真心,不会忘记来时路
自从火了之后,有人帮她算经济账,说一个月能赚几十万元,还有不少模仿者也开始卖奶皮子糖葫芦。
“怕算账吗?怕生意没了吗?”对此,“燃姐”笑着说,“做生意就是为了挣钱,你说火了没挣到钱,那不可能。但你说一个月挣了几十万,那完全就是瞎说。”

对于突然出现的那么多家奶皮子糖葫芦,“燃姐”表示,“这是大家对我产品的认可,可能是我卖得最早,所以很多粉丝就认我们家的口味,也可能像很多粉丝说的,始于糖葫芦,忠于人品。如果将来真的市场饱和了,我也会做其他粉丝爱吃的产品。”
停业的这几天,已经有粉丝帮忙设计专属LOGO,还有人让她重新起个名字,毕竟当初叫草莓熊仅仅是为了达到辨识度。“现在初步定下来就叫燃记糖葫芦,我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做一些,让老粉新粉都能吃上。”
“你觉得现在过得幸福吗?”
“幸福。是粉丝们让我从无到有,是他们成就了我,也是他们推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的很多粉丝都是我的贵人,教我不要内耗,让我的内心变得丰盈,我也会拿我的真心去对待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来时路。”“燃姐”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瑞 /文 吉星/摄 马晶晶 /剪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