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双香 记者 李楠)11月2日,2025年第十六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南京晓庄学院落幕。大赛旨在引导高等学校机器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促进国民科技水平提升,适应机器人时代的新要求。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南京晓庄学院承办,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苏州大学等51所高校的448支机器人队伍近两千名师生参赛,共设立海空类、对抗类、工程类、健康服务与智慧城市类、竞技运动类等6个大项,涵盖空中巡逻救援、无人机精确打击、远程排爆救援、分拣搬运、医疗服务机器人、智慧快递、无人车(多车交互)等28个竞赛项目,活动致力于探索未来机器人应用场景。

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王本余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要培养更多顶尖领跑前沿的科技人才,其中后备人才培养是关键一招。这就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在青年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久久为功。

“课堂上我们学的是控制原理、编程语言、但直到亲手设计和组装机器人,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螺丝的松动、一行代码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种对细节和严谨性的极致追求,是大赛给我上的最重要一课”。南京晓庄学院“青青草原”参赛队队长刘博文分享。
全地形协同机器人任务挑战赛主裁判刘强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常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机器人大赛就是一个绝佳的平台。它推动学生们主动去学习跨学科的知识,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甚至人工智能融会贯通。这种主动探索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完全赋予的。”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围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狠下功夫,将学生社团活动、各类学科竞赛、志愿服务活动等跟学生密切相关的工作都聚焦到促进专业素养提升上来。学生通过各类学科竞赛,打通科技创新在“挑战杯”“互联网+”竞赛层与科普宣传之间的壁垒,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通讯员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