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文 张盼盼/摄)“大家平时走路时,会留意脚下的小花小草叫什么名字吗?”近日,现代快报欢乐社区行走进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盛和家园社区,一堂充满趣味的植物探索课在这里热闹开讲。本次活动由现代快报与盛和家园社区联合举办,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带着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启迪分校的同学们,一起“对话”身边的植物,揭开藏在花草里的自然奥秘。

活动一开始,面对志愿者的提问,台下的同学们纷纷举手。“我知道!有百合!”“还有银杏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认识的植物,原本安静的社区活动现场,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植物交流会”。

接下来的“植物小课堂”,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裕老师团队的志愿者李梓信、陈彦冰、李晨露带领下,同学们开始一步步认识植物的结构。志愿者把关于植物的复杂知识讲得像故事一样。比如,根是植物的“地下基石”,能像小爪子一样抓住土壤,还能“喝”水和养分;说到植物的茎,就说它是“运输干线”,管子里藏着“电梯”,一边把水往上运,一边把叶子做的营养往下送。在这条“运输干线”中,导管和筛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还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筛管自上而下地运有机物,而导管则是自下而上地运水和无机盐。筛管细胞是活细胞,导管细胞是死细胞。”说到叶子,志愿者介绍,叶子就是植物的“能量工厂”,能把空气和水变成植物的粮食,还会释放氧气。在认识植物的花的环节,志愿者让台下各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百合花的花柱、雌蕊、子房等。活跃的课堂氛围,边问边讲的模式,让大家受益匪浅。

在“认识身边的植物朋友”环节,老师还揭秘了植物的“超能力”:飞蓬的叶子捣烂能帮着处理小炎症。志愿者提醒:“用植物抑菌只是暂时的,下山之后还是需要就近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光听还不够,动手制作植物书签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志愿者先展示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做的植物压制标本,干枯的叶子和花朵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形状,孩子们忍不住凑上前看。随后,志愿者给每人发了空白书签和新鲜的植物叶片、花朵等,教大家做植物书签:“先把书签一角撕开,把植物放进去摆好,再压紧压实,这样就能留住植物朋友啦!”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摆弄着,有的选了叶草,有的挑了粉色小花,脸上满是认真。

活动接近尾声,不少人还意犹未尽。这堂走出课本的植物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爱上了身边的自然。盛和家园社区表示,未来还将开展更多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让辖区的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探索世界,收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