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侧记丨这场科技盛会上,中国科协主席与11校大学生谈了这些事

现代快报讯(记者 熊平平 阿里亚)6月,湘江水盈,两岸青绿,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湘遇”长沙,百位两院院士专家共同为科创中国贡献智慧。

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6月25日,中南大学毓秀楼迎来了中国科协年会的“经典传统项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湖南11所高校学生进行见面交流。

万钢主席亲自下场,和年轻学子交流、谈心、合影留念,以自己在高校、企业、科技行政部门的学习工作经历为例,为青年学子们答疑解惑。这场见面会上,他和青年学子们聊了哪些内容,碰撞出了怎么样的火花?



大学生如何以“四个面向”引领科研之路?

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融科技、经济、国家、人民于一体,为我国科技创新举旗定向。

现场学生提问,青年学子如何在具体学习工作中以“四个面向”引领科研之路?

现代快报记者现场注意到,对于学子们的这一疑惑,万钢的回答十分巧妙,他以个人求学、工作经历、母亲教导及马灯故事,将人生道理娓娓道来,激励广大学子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刻苦钻研的精神,脚踏实地在岗位上奉献。

“万钢主席提到他在德国留学时,学校老师让他手工打磨多面体体验钳工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名在场聆听见面会的学生告诉记者,学习不能离开实践,要在干中学,也要时时刻刻都保持学习的心态。

万钢说,当大家走上科研生涯,要有雄心壮志,但是一定要抱着平常心,从基础做起,从零开始走好自己的第一步。
文科生如何做好科技创新?

有的同学疑惑,人文社科类学生该如何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

万钢回答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属于科学范畴,科技创新不只是理工科的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和理是相融的,科技创新也应是文理一起全面的创新。

万钢回忆道,当年自己从当校长第一天开始,就给同济大学通识课提出了一个要求——从低年级开始,理科学生必须要学一门文科课程,文科学生也必须学一门理科课程。

万钢进一步指出,对青年学生而言,理工科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人文社科类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爱好与所学专业培养科学兴趣,比如,看看科学家之间有趣的交流,思考一下如何用人工智能演绎古典音乐等等。不论文科生理科生,都要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保持好奇、不断探索,才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



军校学子如何更好地科研报国?

有军校学子提问,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应该如何投身科技报国和科技强军?

万钢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要同国家发展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军校学子要积极投身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万钢还鼓励军校学子在刻苦学习之余,要多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多交流,邻居学校互相来往,丰富自己的学生生涯。

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共识。现场学子提问,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万钢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从供给侧、需求侧以及体制机制等进行全方位优化。万钢说:“例如供给侧,要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体系,意味着必须提高对气候气象的预见性。”

万钢说,“双碳”目标实际上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带动全局发展的战略,今后大家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多工作要围绕“双碳”开展。



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如何服务乡村振兴?

对于这一问题,万钢结合农业科技人员为凉山彝族人民养殖的黑山羊驱虫的故事,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走向农村、扎根基层,用自己的实际本领为“三农”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万钢说,当大家的科研创造了新的科技走向农村,为农民创造利益的时候,一定还要记住技术后面还有很多配套的服务,只有做好了服务,才能使乡村真正振兴。

“我希望你们要扎根于农村,要把辛勤奉献于农村,让科技成果扎根农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万钢说。

(周烨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