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十年美丽蝶变,南京“大美江宁”未来这样擘画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萱 记者 赵丹丹) 9月15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江宁这十年”美丽江宁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江宁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以及汤山街道、淳化街道、秣陵街道等相关人员晒出了十年“成绩单”。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过去十年,江宁区涌现出黄龙岘等一批全国最美乡村,入选“2022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以不到全市1/12的能耗,创造了全市1/6的经济体量。未来,江宁区将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文化创意、健身康养、观光度假首选地。

△ 发布会现场 江宁区供图


建好都市“百花园”,文旅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江宁区大气优良率连续两年保持在82%以上,18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以不到全市1/12的能耗,创造了全市1/6的经济体量。”江宁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卢耀升说起区里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数家珍。

他说,十年来,江宁区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应急污水处理设施36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8.55万吨,铺设污水管网150多公里,基本实现区域污水处理全覆盖。2018年以来,江宁区建成生态文明示范街道1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43个、国际生态学校4所、国家生态文明实践基地1个、省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7个,位居全市第一。

江宁区众多的美丽乡村构成了南京都市的“百花园”。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海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由点上开花向全域提升拓展,正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十大乡村聚落体系,涌现出黄龙岘等一批全国最美乡村。紧扣西部生态、中部水乡、东部温泉、南部山水特色,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布局。乡村振兴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5018元增长到2021年的33391元,实现了倍增,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

网红景点越来越多,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许长生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152平方米,现有各类文化场馆13家,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家、社区邻里书房15家,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实行免费开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苏园博园等旗舰文旅项目先后亮相,建成国家等级景区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江宁区入选“2022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2022年1-8月,江宁11家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游客增长13.53%,旅游收入增长53.06%。

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建成各类公共体育健身活动站点866个,全民健身场地4640个,体育公园15个,健身步道461公里,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达4.94平方米,“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打造长三角文化创意、健身康养、观光度假首选地

未来,江宁区将如何绘就高质量发展美丽新画卷?

据介绍,江宁区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更加注重防控风险、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全面推动江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文化旅游方面,江宁区将放大江苏园博园、金陵小城等文旅综合体品牌效应,推进牛首山创建 5A 级景区、汤山度假区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文化、旅游和体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文化创意、健身康养、观光度假首选地。

在乡村振兴方面,江宁区将建成现代农业发展典范区。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和4个农业主导型街道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花卉、蔬菜、瓜果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东一西“两园齐飞”格局。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打造四大片区、五条示范带、十个聚落体系的“4510”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全面展现新时代江宁“鱼米之乡”和“都市田园”,持续提升乡村“颜值”。

(编辑 谢静姝)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