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鼓楼出台九条举措,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2月19日,南京市鼓楼区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暨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会议顺利召开。现场,多所高校围绕校地合作进行了特色案例分享,签约一批重点合作项目。鼓楼区率先出台《鼓楼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九条措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校地合作成果亮眼,品牌特色鲜明

鼓楼校地合作成果亮眼,比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的各科创平台创新能级凸显,科创成果斐然。今年又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的转化医学研究院落地运营。与江苏开放大学推进“算法名区”建设,南大碳中和研究院赋能“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建设,产业创新持续深化、全面起势成势。建立高校院所属地服务保障专班,“一校一清单”支持高校建设、助力院所发展。

近年来,鼓楼区深化“一校一品一特一园”机制,会上进行了案例分享。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吕少卿介绍,南艺与鼓楼区共同举办“520”嘉年华活动,已推出免费展演400余项,成为江苏艺术教育和南京的文化名片;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介绍,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虽刚起步,已获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3项,与多家单位签订转化合同。

石城实验室副主任张宇宁介绍,实验室研发出业界首款PVG全息光波导AR眼镜、超高清竖屏摄像机等产品,在龙年春晚、巴黎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杨勇介绍,转化医学研究院在慢性乙肝治疗mRNA原创药物等新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南京大学教授、江苏钙钛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谭海仁表示,将发展钙钛矿光伏技术,推动鼓楼“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建设。

出台文件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为进一步激发鼓楼区科创活力,充分挖掘并高效利用高校院所科技资源,鼓楼区率先出台《鼓楼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九条措施》。通过推动境内外高校院所依托优势学科新设立创新平台、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扩大技术经理人队伍、鼓励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成果转化基金等系列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关键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比如,对于在鼓楼布局落地的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实最高1亿元支持;对新通过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给予最高500万元配套支持;对大学科技园开展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根据绩效结果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于培育硬科技和未来产业企业,根据绩效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对鼓楼区首次获得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证书的,分别按照培训费的50%、100%、100%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人。首次通过省级技术经理人事务所评定,给予10万元奖励;首次获评五星级事务所,给予20万元奖励。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参与方,区级专项资金分别给予技术输出方最高30万元、技术转移机构最高100万元等绩效奖励。

一批项目现场签约,3家医院加入联盟

现场达成了一批合作项目。鼓楼区政府与中国药科大学、五矿证券达成合作,将着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区教育局与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就“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合作”达成合作,第二十九中学作为实践基地,将共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区文旅局与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相关部门就“文博资源校地融合”达成合作;团区委与15所高校团委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和地区青年工作达成合作;聚焦鼓楼“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华能江苏、云知声等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

鼓楼区医疗资源丰富,集中了全省近40%的高校医药科研实力。现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家医院加入联盟,为联盟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下一步,鼓楼区将大力支持驻区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建高水平科技人才平台和创新基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校地合作提质提效、走深走实,打造高水平校地融合新范式。

通讯员 鼓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通讯员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