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高霞
- 时间:2025-05-11 23:08:14
在南京板仓街119号,有一家名为“三百碗宝应长鱼面”的小店,门头简单,平平无奇。但就是这样一家朴素的小店,凭着长鱼面这道美食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近日,现代快报星探米其林走进这家小店,探寻店主徐大军、董洪英夫妻俩的生意经,感受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名为“三百碗宝应长鱼面”的小店
“客人是我们小店最好的老师”
中午11点,板仓街119号店门口,远远就能听到里面顾客的点单声,“老板,来一份炒长鱼面,多放韭菜!”“好的好的,现在点单需要等一个小时,可以吗?”董洪英边说边拿着本子将客人的需求记录下来。另一边的出餐口,一碗碗的长鱼面正送上顾客的餐桌,金黄油光的长鱼面搭配鱼骨汤,香掉眉毛。
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厅
小店的招牌很简单,店内都是塑料桌凳,让人很难将其与高大上的“米其林”联系起来,然而,店内男女老少大快朵颐的满足模样,墙面上挂着的一张张奖牌,又好似在诉说着这份荣誉实至名归。“好吃的好吃的!我是他家常客了,在这里吃了好几年,一周来三次。”市民周先生说,他眼看着店的名气越来越大,队伍越排越长。
工作中的徐大军
后厨里,热浪滚滚,徐大军正挥着大勺颠着锅,专注地为客人炒制着一碗又一碗长鱼面。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脖子上的毛巾也湿了一遍又一遍。到了下午,夫妻俩通常会换班,这时,徐大军就会和店里的顾客交流,问问他们长鱼面好不好吃,鱼骨汤好不好喝,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他笑着说,客人就是这个店最好的老师,多问多听准没错,“这个老师又不要我钱,还给我钱!哈哈!”
长鱼汤面变炒面,一天保底300碗
长鱼面是扬州宝应的名小吃。2012年,徐大军和董洪英夫妻俩带着家乡宝应的长鱼面手艺来到南京谋生。开店初期,生意并不好。徐大军心有不甘,他吃遍南京生意好的面店,发现南京人偏好炒面,而家乡的长鱼面一是汤面,二为拌面。“南京人喜欢炒出来的面,有‘锅气’,要创新!”于是,为了将这份“锅气”融入长鱼面,夫妻俩开始了一次次的尝试与练习,前前后后大约花了两年时间。经过本土化改良,最终使其成为板仓街一带的特色美食招牌。
新鲜长鱼
在食材的选择上,徐大军坚持一定要用当天从宝应送到南京的新鲜长鱼,现杀现汆,韭菜要选市面上最嫩的。清理完的长鱼被分成5厘米的长鱼段,每碗面里有14段,“有时候长鱼体形偏瘦,就会给客人多放,每碗至少14段。”长鱼骨汤也是关键。鱼汤要经过十个小时慢火熬制,熬到鱼骨变骨渣、汤汁浓稠呈奶白色为止。而且只用盐进行调味,保留最纯粹的鲜美。
当天从宝应送到南京的新鲜长鱼
韭菜要选市面上最嫩的
在制作方法上,夫妻俩有着独特的默契与坚持。徐大军颠得一手好勺,力气较小的董洪英则加快频次,不停地将食材在锅内翻炒。他们时常暗暗较劲,询问老顾客谁做得更好吃,食客们总是哭笑不得:“一样好吃!”
说起这个“三百碗”店名,徐大军告诉记者,那是他刚开店时的愿望:“如果一天能卖出三百碗就好了。”如今,他自信地说:“一天保底三百碗!”
“美食没有国界”,长鱼“摆”上米其林餐桌
长鱼面
正是这份对美食的执着与用心,夫妻俩让长鱼面带着满满的“锅气”,成功“摆”上了米其林餐桌。
江苏省米其林指南发布当天上午,徐大军接到老顾客的电话:“大哥,你出息了!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榜单啊!”徐大军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好笑,当时店内客人很多,他正给客人点单,“哦”的一声,然后一脸蒙地挂了电话,继续给客人炒面去了。“店对面有个卖米其林轮胎的汽修店,我还纳闷小吃店和轮胎有啥关系呢,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顾客科普,这是一份国际榜单,徐大军倍感惊喜,但也不意外:“店里外国人来得还是蛮多的。”他会问外国人好不好吃:“OK?”外国人则会竖起大拇指予以回应,对此,徐大军说:“美食是没有国界的。”
随着小店名气日益见长,夫妻俩每天都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12点,店里顾客越来越多,几张桌子明显不够用了,“不能让顾客总是站着等。”他们已经盘下了隔壁的一个店面,用作就餐区。“整体再装修一下,让大家体验感更好。”
一开始,夫妻俩约定一个月至少休一天,真到了约定日子的前一晚,总会接到顾客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开门。“有的顾客千里迢迢过来,吃不上的话我们也不好意思。”董洪英说,过段时间趁着店面装修,打算给自己放一个小假期,“休息一下,陪陪孩子。”
他们的大儿子在老家读高中,小女儿跟在身边上幼儿园,对于孩子,夫妻俩满是亏欠:“陪他们的日子太少了,小女儿虽然在身边,但很多时候也是自己跟自己玩,或者跟店里客人玩。”夜幕低垂,小店也渐渐安静下来,徐大军和董洪英轻轻摇晃着熟睡的女儿,一家人享受着这一天难得的独属时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尹翼星/文 顾闻/摄 马晶晶/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