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促进体育交流 凝聚团结力量(为冬奥喝彩)



  图①: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进行。图为荷兰选手尼克·范德费尔登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薛 原摄
  图②:日本滑雪运动员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
  本报记者 李 舸摄
  图③:2月1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团体追逐决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图为俄罗斯奥委会队选手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图④:2月15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进行。图为西班牙选手蒂博·马格宁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连日来,多国(地区)奥委会负责人和体育界人士纷纷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运动员在赛场上竞争,赛后拥抱、致意,这是一种美好的场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与志愿者结下深厚情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为冬奥喝彩,为北京加油,一起向未来。

  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彰显的团结、合作和希望提振了各国各地区战胜困难的信心,极大增进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凝聚了团结力量。

  “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们的”

  2月12日晚,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冰舞韵律舞比赛,日本队组合小松原美里/小松原尊发挥欠佳,无缘自由舞比赛。中国队组合王诗玥/柳鑫宇迎了上去。“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就想上去安慰他们。”王诗玥说。

  4年前,王诗玥、柳鑫宇赴加拿大训练时,结识了小松原美里、小松原尊。“我们在加拿大的第一年对那里的环境比较陌生,也缺乏自信,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王诗玥说,此后受疫情影响,中国队组合只能在国内通过视频完成训练,其间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们(日本队组合)和我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彼此理解各自的困难。”过去两年,两对组合间的交流多了,大家互相鼓励。

  美国自由式滑雪名将考德威尔与赢得冠军的徐梦桃相拥庆祝激动落泪;中国速度滑冰小将阿合娜尔·阿达克冲过终点线后,伸手向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致以敬意……菲律宾代表团成员、菲律宾滑冰协会主席妮基·郑看到,在2月12日的比赛中,俄罗斯奥委会队选手和乌克兰的运动员握手致意,主动合影,“这是冬奥会上的美妙瞬间,彰显了奥林匹克格言所倡导的‘更团结’理念。”

  “我觉得,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们的。我很想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团结的力量。”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感受,正是运动员用赛场内外的拼搏与交流,向各方发出的呼唤。

  “因对冬季运动的热爱团结在一起”

  在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约翰·埃利亚施看来,北京冬奥会上一幕幕“更团结”的场景,折射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体育界人士和爱好者“因对冬季运动的热爱团结在一起”。

  “大家齐聚奥运村的感觉太棒了,我们在这里结识新朋友,分享如何来到这里的故事和最终抵达这里的喜悦,这感觉真棒!”美国冰壶运动员克里斯托弗·普利斯说。

  加拿大高山滑雪运动员布罗迪·西格对本报记者表示,人类同处一个“地球村”,应该摒弃分歧,求同存异,通过加强合作来共同应对挑战。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许多运动员互相勉励、奋力拼搏的场景令人难忘。运动员理应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协作,争取赛出更好成绩。”他说。

  国际奥委会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联合会秘书长古妮拉·林德伯格告诉本报记者,体育运动凝聚信心和力量,把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心拉得更近,“运动是教育,是快乐,也是相互学习的平台,这使我们对‘地球村’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通过参加冬奥会传递团结与希望”

  本届北京冬奥会上,不少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派出运动员参赛,向世界展示了体育精神,为这场冰雪盛会增添了色彩。

  “东南亚地区没有雪,但这不能阻挡东南亚地区运动员对冬季运动的热爱。”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报道说,北京冬奥会上,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东帝汶4国共派出8名运动员参赛。其中,菲律宾运动员阿萨·米勒和东帝汶运动员约翰·贡萨尔维斯·古特是各自国家代表团的“独苗选手”,他们一起训练,通过体育建立起友谊。

  “我们距离奖牌很遥远,但重要的是东帝汶有代表在这里,我很愿意向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提供支持,团结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应有之义。”贡萨尔维斯说。妮基·郑说:“尽管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菲律宾代表团也一定全力以赴。这不仅关乎竞技成绩,更是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今年,沙特阿拉伯首次参加冬奥会,沙特高山滑雪运动员法伊克·阿卜迪是第一位参加冬奥会的海湾阿拉伯国家运动员。《沙特公报》网站报道说,一条崭新大道已经敞开,欢迎更多沙特运动员参加比赛并拥抱新的体育生活方式。

  作为海地首位参加冬奥会的选手,高山滑雪运动员理查森·维亚诺说:“我想通过参加冬奥会传递团结与希望。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不轻易放弃,这很重要。如果这次参赛能够让更多拉美国家的民众了解冰雪运动的魅力,那就太棒了。”

  (本报北京、曼谷、开罗2月15日电 记者暨佩娟、季芳、杨迅、陈尚文、赵益普、沈小晓)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