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需要部署更为快速精准的防疫战术,加快开展核酸采样和筛查等工作,实现“以快制快”。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的统一调派下,广东、安徽、四川等多省份派出了核酸采样和检测的“精兵强将”,已在上海奋战一段时间,同上海市医务人员一起,同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从严从实、科学精准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01 尽锐出战
4月13日,上海大雨。因为工作安排,下午没有到社区采样的王姗看了一眼手机,工作群里发来几条一线同事感叹气温太低的信息,接着看到社区干部及时送来雨衣的消息。而在4月12日,上海最高温度超过30摄氏度,王姗和同事防护服里的衣服,几乎都被汗水浸透。
王姗是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也是安徽省援沪核酸采样队伍的一员。这支队伍来自安徽省7个地市抽调的由1030名医疗机构骨干人员组成,自从3月31日从安徽省来到上海市开展核酸采样援助,已累计采样300多万人次,同其他省份的援助队伍、上海本地医务人员一起确保了全市核酸检测、重点区域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
每一次采样,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需要在咽峡两侧、扁桃体隐窝、咽后壁各用棉棒涂抹三次。“有时为了确保采样质量,还会增加几次。”王姗回顾,4月9日那天,从中午12时到晚上20时多,她共计进行了1200多人次的采样,“每次采样,抬起手臂、勾着手腕用劲,同样的动作重复9次以上,一天要重复上万次。以致晚上睡觉,睡梦中,手还在重复同样的动作。”
采集的标本被严谨地封进采样管中。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专车将采样管集中送到上海市的各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实验室签收,录入信息系统,然后核酸检测人员需要一个个拧开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
“往生物安全柜前一坐,要连续拧开上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千个盖子……”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领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黄彬统计,自从4月3日深夜抵达上海以来,截至4月11日24时,她所率领的核酸检测队,累计完成了117.5万管检测,累计检测1021万人次,为上海人民给出了上千万人次“阴”或“阳”的答案。
这支检测队来自广东省17家省部属单位和19个地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共计300人,其中黄彬领队是博导,还有多名队员是硕导,副高级以上职称48人,近1/3的队员曾有新冠核酸检测外援经历,其中不乏支援武汉、香港的队员。“所有队员都曾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过很长时间,为了援助上海筑牢抗疫防线,广东省可谓尽锐出战。”黄彬说。
02 “主场作战”
4月2日,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后,广东省迅速组建核酸检测队驰援上海。出发前,检测队成立了临时党委,在飞机上召开首次党委会,建起6个党支部,把全队112名党员、6名预备党员组织在一起,为上海战疫期间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抵达上海后,检测队连夜制定工作安排和组织架构。“我们来得正逢其时,赶上了上海市核酸大筛查。”黄彬说,抵达的第二天一大早,队员们分组进入了分布于上海不同区域的5个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工作。在实验室,队员与工程师沟通,将原本需要手动操作的检测结果导出、确认,经过优化改进,实现了一键导出,减轻了工作量;队员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针对实验室的流程、岗位配备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同样,在核酸采样的工作链条上,安徽省援沪医疗队副总领队、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东华也看到:核酸采样队伍通过“化整为零”,与上海市各街道、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信息沟通更为顺畅,对采样地区的情况掌握更为充分,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正从一开始的“人生地不熟”转向“主场作战”。
近期,上海市气温多变。邵东华说,医疗队专门建立制度,通过微信群、线上会议等形式,适时对队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和防护操作提醒,保护好自身,也保护好上海。
03“不漏一阳”
核酸采样和检测效率的提升,意味着能够更加高效地找出感染者,从而优化防疫战术,更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实现“以快制快”。
“速度虽然关键,质量更是生命。只有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才能为疫情防控做出最大贡献,假阳性和假阴性都会给疫情防控添乱。”黄彬介绍,为了确保核酸检测“既快又准”,医疗队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和质量督导制,也就是在每个检测小组设立行政组长和质量组长,由行政组长负责检测小组的日常运行、队员的工作安排、与对口支援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质量组长负责抓该检测小组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另外由8名专家担任整支核酸检测队的质量督导员,去每个检测点开展质量督导工作,确保检测质量,让检测结果经得起检验。
在安徽省援沪核酸采样队,每次采样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当日工作的结束。“回到驻地,大家的微信群就炸开了。”王姗说,采样队员们顾不上疲劳、来不及休息,往往会第一时间分享自己采样的经验和体会,“事先和社区志愿者沟通,提醒戴假牙的老年人先把假牙摘了,免得采样时喷出;对张口幅度小的人员,要使用好压舌板,能够保证采样到位;对还在妈妈怀中的婴幼儿,要多点耐心,先把棉签放在嘴角,等逗乐了,快速将棉签送到采样部位……”
为了完成每一次快速精准的操作,许多采样人员和检测人员,时刻都保持着高度专注的状态。“回到驻地后,手机不敢离身,就怕错过出任务的机会。”王姗说,当看到“小姑娘、小帅哥”们为了避免如厕而尽量少喝水的场景时,忍不住在心里要为这样的一支队伍点赞。
“穿着厚实的防护服和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装备,体力和耐力消耗还是挺大的,还容易因佩戴N95口罩出现缺氧感或者不适感。”黄彬说,队员们顶着各种身体的不适审读结果和研判核酸扩增曲线,力求确保做到“不漏一阳”,专业能力和精神得到了上海同行的肯定,“这些评价仿佛一下又让我们加满了油。”
由于当前抗疫形势仍然严峻,各省份的援助队伍或多或少面临生活保障、协调等方面的困难。“又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想必是新的任务安排下来了,赶紧拿过手机,一看竟然是家里打来的,原来是女儿想爸爸了,要连视频。”四川省援沪核酸检测队队员邱洪在日记里写道,“疫情带给了我们困难,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团结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我会同全国所有同仁一样,坚持为早日战胜上海疫情而努力!”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叶龙杰 记者杨金伟
- 热点
- 2022-04-16 18:11:28
- 热点
- 2022-04-16 18:10:29
- 热点
- 2022-04-16 18:10:00
- 热点
- 2022-04-16 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