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盐城: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建设,让历史与现实更融合

思想的力量,在于拨亮精神的微光。一域、一事、一话题,均可在“谈”中迸射思想火花,每一簌思想火花汇聚起来,就是一道璀璨的星河。


汉代玉璧(市博物馆藏品)


愿汇思想之“星光”,照亮远方。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传承与保护地区传统文化,厚实城市文化底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好平衡,成为每个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为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今年4月江苏省也及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要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4月初,盐城市在亭湖区五星街道东闸新村考古发掘工地,发现一座市区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西汉早期墓葬,此次考古发掘对于盐城的文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为近年来盐城市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特邀考古、历史、城市建设方面专家就现代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探究问题深入讨论,从观念冲突中探寻经验,促进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推动和谐城市建设。


中国海盐博物馆


考古遗存是注解城市的“活字典”

“去年,市里拟出让市区东闸新村一期地块土地,按照‘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要求,我们进场考古发掘,发现了近300座古墓,整合梳理确认附近地块位于盐城头墩古墓群。”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赵永正从事考古行业近30年,在他看来,盐城考古发掘工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上升期。

“考古发掘成果连连,离不开城市建设中启动‘考古前置’工作这一重要环节。”赵永正介绍,自2020年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发出《关于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的建议函》,建议各地在全域范围内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盐城市便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考古前置改革,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完成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和“招拍挂”的前置条件之一,为处理好地方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难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启动考古前置工作,能进一步对城市史进行调查与勘探,弥补我们脚下这座城市最早是什么时候建造、每个时期社会繁荣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盐城关于盐业的重要历史发展过程,弥补盐业历史缺少史料、实物支撑的缺陷。”赵永正认为,考古工作不仅可以印证史料记载,还可以发掘史料中未记载的历史,这是一个相互印证的过程。例如这次在东闸古墓群中发现的陶鼎底部有楚国的风格,正印证了史书所记载盐城曾归属楚国的历史。

盐城因盐得名,因盐而兴,海盐文化是盐城人的根脉,盐业发展史则是盐城盐味十足、生生不息的文明进化史。和历史上经济发达城市所拥有的关于帝王将相的历史不同,盐城的历史更多是关于盐民这一特殊人群的历史。对此,赵永正的理解是,代表底层老百姓真实状况的历史,也是最真实的一部分历史。

文物保护工作,常常与地方推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有的可能会“妨碍”土地资源盘活,有的可能会“影响”经济建设。然而,经济发展可以转型,文物资源不能再生,历史文物一经破坏,便难以修复,损失无法计量。

盐城东临黄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盐”相依共存,并结下数千年的不解之缘,某种意义上说,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盐业发展史、一部东方盐文化史。保护好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了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如何让文物保护工作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是赵永正一直思考的问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城市发展最好的‘活字典’。”赵永正说,他们将继续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不断加强文物遗址考古研究,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盐城历史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影响更广泛。


市博物馆


生活是最真实的历史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包含着城市发展的进程,蕴藏着属于这座城市和人民的历史信息,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有着特殊意义。

“大多数人觉得盐城没有拿得出手、叫得响的历史,对海盐文化的历史渊源、演变由来也知之甚少,那正是因为人们对文化定义的理解不同,对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认可不够。”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地域文化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陆玉芹认为,相比王侯将相、达官贵族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大众的文化才真实且落地。

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其作为淮南盐的主要产地,不仅盐业历史悠久,而且产量巨大。历史上,从事海盐生产、运销是盐城人生活的主要内容,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盐民们负重前行,百炼成钢。

“生活虽苦,盐民们却不乏粗犷豪放的文化,他们与天斗、与地斗,苦中作乐,滋养了勤俭、简朴、淳厚的民风,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在陆玉芹看来,从最初的盐业、农业,到工业、制造业,再到现在的新能源产业,如今,盐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正是因为传承了先辈们不怕苦、不怕难的斗争精神。

虽然盐城近百年的城市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原先延续千年的盐产业风貌,但悠久的历史沉淀仍以不同形式在这片地区打下了盐业烙印。场、墩、亭、团、灶、垛、荡、总等地名通名,因海盐生产、仓储、运输管理催生,成为海盐文化非物质遗产最鲜活的符号;贯穿盐城南北的串场河,因盐运需要而开通,如今被誉为盐城人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海盐文化的历史遗产,成为城市文化脉络的象征。

“海盐文化无疑是盐城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底色,其作为一种开放式地域文化,兼容并蓄却又不依不靠,孕育了盐城开放、包容、团结的姿态。”陆玉芹说,正是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兴起、兴盛、衰落、转型等多个阶段,形成如今独特的盐文化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盐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的梳理和发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市博物馆与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组成调查队,联合开展盐城地区首次古代盐业遗址系统调查工作。4月28日,首次古代盐业遗址系统调查,发现串场河沿岸与盐业相关遗址50余处。

此次调查有力证实两淮盐业的悠久历史,为研究两淮盐区唐代以来盐业生产、管理模式、生产力水平等提供了一手材料,也首次以科学方法了解盐城市盐业遗址分布及保存情况,为今后盐业考古与盐业史研究、盐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制定打下基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历史。”通过文物发掘,理清遗址背后文明发展脉络,然后最大程度去解读、还原、了解数千年前的生活生产方式,传承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陆玉芹表示,经过历史沉淀,文化遗产成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们具备为盐城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巨大潜力。


汉代铜弩机(市博物馆藏品)


城市文化是历史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动能,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化是决定城市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动城市发展必须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盐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院长、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负责人李传武提出,盐城市当前立足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定位建设沿海中心城市,要以红色文化为魂,涵养人文气质,厚植人文沃土,加快推进人文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挖掘古遗址文化,坚固盐城人文根脉。“盐城市拥有大量墓葬遗址,时间连续性好,从新旧石器时期延续到明清时期,目前仍有很多古遗址文化待挖掘整理。”李传武分析,通过古遗址认知古代人类活动文化遗存信息,不仅能揭示人类活动历史特征及人与环境关系演变过程,还可以揭示其蕴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廓清和坚固盐城人文根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呵护城市的底蕴和根脉。在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中,依托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更新与保护融合发展,让市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今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扬州高邮以北地区所辖的区域中,多数城市经历过数十次甚至百次以上严重水灾,良田变成盐碱地,水利系统大面积紊乱,苏北人口流失、经济凋敝。盐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成员蔡顺认为,挖掘秦汉城镇文化,重塑苏北区域正面形象,是推进人文盐城建设的重要路径。

近年,市博物馆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盐业考古专项调查,在串场河两岸发现的盐业遗址,填补了江苏盐业考古的空白,但后期开发还不够。目前公众认知度较高的海盐博物馆,围绕海盐文化的文创产品少,影响小,尚未形成具有中国沿海特色、亚洲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李传武建议,深挖海盐文化,把历史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为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的高度,把盐城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文化高地。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城市无形的财富,让文化遗产以更多形式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对此李传武这样阐述,在城市文化空间营造中,把城市文化是历史的传承充分体现出来,强化市民文化归属感;依托文化阵地,对海盐文化进行日常化营销,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小众变“大众”,让历史文化遗产走下舞台,走进寻常百姓家;还要把握好城市韵味,开展市民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多角度、全方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地保护,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