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包粽子、制香囊、编五彩绳……6月2日至3日,南京多地为迎接端午佳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从颐养院老人、到康复中心里的残疾儿童、再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节日氛围愈加浓厚。
拿起粽叶,加入糯米和蜜枣,指尖旋转,一个精致可爱的小粽子就“新鲜出炉”,老人们举着粽子“献宝”似地自拍,和粽子上俏皮的笑脸映衬出一幅美好的画面。端午节前夕,在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街道的华飞路·安康之家颐养院,几十名认知症老人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制作艾草香包、包粽子、拉家常,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丰富院内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也营造了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颐养院院长蓝育勇说,让认知症长者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能锻炼老人们的脑部和手部,帮助他们“找回记忆”,也让他们在节日里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老师,这个鸭蛋为什么要用彩线装起来呀?”“这是鸭蛋兜呀,戴着就可以平平安安!”端午前夕,江宁区湖熟街道的爱培佑星心牧歌农场,充斥着欢声笑语。循声而去,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包粽子、挂鸭蛋兜,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据活动负责人、爱培佑中心治疗师长许俊诚介绍,本次活动由鼓楼区残疾人联合会、鼓楼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爱培佑康复医疗中心联合举办,主题为“童年梦想、放飞自我”,有45组残障家庭参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融合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乐趣,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让家长们放松身心、增进亲子情感,进一步感悟儿童教育理念。”
“我今天玩得特别开心,交了好多新朋友,我在鸭蛋上涂了好多颜色,特别好看。”参与活动后,肢体障碍儿童张星玲开心地说。“以前只知道鸭蛋可以吃,没想到还可以保平安,回家了我也要煮一个,涂上色,给爸爸挂上!”
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线绳准备好,绳头留出一小段,再打上活结,反复几次,一根端午五彩绳就编好了。6月2日中午,在南京财经大学“同心苑”石榴籽工作室,财政与税务学院的老师和少数民族学生们团团围坐,一边品尝各种口味的粽子,一边畅聊各民族的端午习俗。
“在端午节举办少数民族学生的同乐会活动是我们学院的传统,这是第三年举办。”税收专业大二学生陈语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在她的精心策划下,三十多位来自藏族、蒙古族、土家族等不同民族的学生感受到了满满的节日氛围。“我们这次活动还将端午节活动和劳动教育结合,让大家亲手制作五彩绳和香囊,希望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陈语说。
茶话会环节,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还分享了家乡的过节习俗。“除了吃粽子,我们还会吃土家族特色食品油茶汤,还有跳摆手舞的习俗。”土家族同学陆遥说,她每年都会参加“少数民族学子端午同乐会”活动。虽然假期不能回家,但是能和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了解不同民族的端午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粽香中寻觅文化之根,让她感受到了凝聚的力量。
(文中小朋友张星玲为化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强慧娟
- 热点
- 2022-06-03 20:12:59
- 热点
- 2022-06-03 20:05:47
- 热点
- 2022-06-03 20:05:15
- 热点
- 2022-06-03 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