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东去的长江与南北贯通的运河在中国版图上“十字相交”,孕育出一片钟灵毓秀的鱼米之乡,这就是江苏。
7月2日,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共读长江与运河”新华书房读书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新中国第一批女摄影记者、著名摄影家晓庄,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成长春从各自专业角度,共同聚焦长江运河,回眸变迁、探讨发展。
胡阿祥:长江运河至少带给江苏六种“赐予”
“中唐以来,中国经济与文化重心东迁南移,长江谱写了领跑中国的千年篇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以《长江与运河对江苏文明的塑造与影响》为题,精彩阐述了长江运河对江苏文明的再造之功。
胡阿祥认为,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文明几乎都是在不同江河的两岸展开,长江运河至少带给江苏土地、古都、行政、文化、使命、思考六种“赐予”:千百年来,江河的冲刷、泥沙的沉积为江苏涨出了约2.5万平方公里的苏北土地,相当于4个上海市;天限南北的滔滔长江与地理形胜的龙盘虎踞,成就了中国第四、南方第一的古都南京;清朝康熙将江南省纵切为江苏、安徽二省,从此,取自“江宁府”与“苏州府”首字的江苏诞生;弃“山川形便”择“犬牙相入”的行政划分,使江苏同时拥有金陵、吴、维扬、楚汉、海洋五大地域文化;长江所承担的文明使命、运河所承担的政治使命,值得后人引以为豪、接力奔跑;使我们更加系统、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内涵。
徐则臣:文化意义上的运河应奔涌在我们的血脉里
“我们除了要知道确实有那么一条奔流不息的‘实体’运河之外,我们也应‘看见’从历史上直到今天,一直在起作用的那条文化意义上的运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围绕其大运河题材“茅奖”作品《北上》,以运河烛照民族精神图谱,倡议以文化为钥、“唤醒”古老运河。
徐则臣从清朝苏州盛产状元的现象说起,认为文化繁荣的背后,是运河脉通千里、英才近悦远来的结果。他注意到,在京杭大运河最辉煌的明清时期,四大名著、三言两拍等文学作品都是围绕运河展开的,比如,前两年曾有小学生提出关于“唐僧师徒取经途中为啥吃的都是淮扬菜”的质疑,就“歪打正着”地佐证了作者吴承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运河之子。他认为,如果没有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就无法真正形成,隋炀帝以及后来清朝的康熙、乾隆多次沿运河南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实体运河固然重要,文化意义上的运河也应奔涌在我们的血脉里。
晓庄:用相机记录长江运河的故事
“我那时的装备只有一个标准镜头的相机,怎么拍摄出一张照片能完整地展现长江大桥的全貌?”新中国第一批女摄影记者、著名摄影家晓庄通过自己拍摄的一系列珍贵老照片,为大家讲述长江运河的记忆与故事。
18岁时,晓庄从部队转业到新华日报当摄影记者,直到今年90岁,她从没放下过手中的相机。70多年来,她在全省拍摄了大量记录长江和运河的照片,并汇集成书。本届江苏书展上,就有晓庄参与编写的《运河两岸有人家》,而她的另一本摄影集《我拍长江70年》也即将与读者见面。其中有一张1968年长江大桥通车典礼车队过大桥的全景照片,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当时却很难,那时候没有广角镜,只能用拼接的办法完成。晓庄还记得,当时她硬着头皮,抓住南桥头堡上的绳梯,中间一脚踩空,差点摔了出去,多亏后面的同行及时拉了她一把,才让她带着相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成长春:将江苏段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精彩的一段
“摸清家底,尽快开展江苏长江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认定。”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成长春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畅谈江苏如何立足国家重点建设区定位,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
成长春认为,首先,要摸清长江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其次,实施长江文化研究工程,参与长江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整合高校、文博院所、专业机构等力量,打造长江文化研究智库和传播交流中心;再次,以沿江八市为主,分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主题区、专题区和展示区;此外,通过借鉴已有优秀建设案例、推出“云游长江”项目、加大长江文化宣传普及等多种方式,将江苏段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精彩的一段。
品读长江运河,就是在悠久传承中追寻来处、延续历史文脉,就是在时代坐标中发掘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在思想激荡中共谋发展、奏响时代强音。
记者/茗奵 奚欣晨 孟煦
(编辑 张爱红)
- 热点
- 2022-07-03 12:09:09
- 热点
- 2022-07-03 11:39:31
- 热点
- 2022-07-03 11:32:01
- 热点
- 2022-07-03 1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