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首页看点 | 鉴真再次“东渡” 吴为山雕塑《鉴真像》在日本东京揭幕

交汇点新闻开设的“首页看点”栏目,每天通过关键词,为您推荐最及时的新闻资讯、最重要的热点事件、最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今天,我们推荐的关键词——鉴真像。


 



7月20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雕塑《鉴真像》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不忍池湖畔落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50周年之际,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日本外务大臣政务官三宅伸吾等中日嘉宾共同为《鉴真像》揭幕,上野公园首次迎来中国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图片说明:吴为山雕塑作品《鉴真像》(作者供图)

图片说明:吴为山雕塑作品《鉴真像》(作者供图)


写意手法塑人物精神,鉴真铜像唐风浩荡

《鉴真像》呈现出吴为山鲜明的写意风格,厚重飘逸、气象宏大,富有唐风诗韵。作品历时半年完成,加底座全高2.48米,为黄铜手工锻造。艺术家选取了鉴真大师当年渡海时挺立于船头,怀着坚定的信念,乘风破浪的形象。鉴真清瘦而慈祥,饱经风霜的面容上刻写着百折不挠的神情。塑像整体呈三角形稳定结构,造型沉稳庄重,如同一座丰碑,表现出鉴真从容自若的弘法形象。艺术家尤其重视人物的精神表达,独特的写意雕塑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鉴真大师的博大胸襟和大德风范。他身着宽大僧袍,左臂自然下垂;右手微微抬起,宽大的袖子里面鼓足了海风,似唐风浩荡,洋溢着中国文化之风,体现着鉴真的风骨与风采。

踏破瀛海千层浪,万里莲花飘馨香。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1200多年前,中国盛唐时期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历经磨难,双目失明,六次东渡终获成功,完成弘扬佛法、传播文化之心愿,为增进友谊、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料记载,唐天宝十二年(753),经过两个月的海上颠簸,第六次东渡的鉴真大师终于到达日本,受到日本举国欢迎。当时,鉴真已经是一位65岁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还把盛唐先进的礼制、文化、科技带到了日本,为日本医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从唐代至今,鉴真一直深受日本人民的爱戴,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厚德、开放与包容。


图片说明: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图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图片说明: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图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雕塑原型出自扬州,鉴真像与江苏有不解之缘

“《鉴真像》的缘起要追溯到4年前,时任日本驻华大使的横井裕到中国美术馆参观时,邀请我为日本创作一尊鉴真的雕塑。”吴为山在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说,“不忍池是鉴真雕像三个备选落成地之一,我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讲到鉴真东渡一定离不开水。当年他经历狂风巨浪、九死一生东渡日本,如今他的雕像立在风平浪静的湖边,稳如泰山,令人高山仰止。”

东京这尊鉴真像与江苏有着不解之缘,它的原型正是扬州博物馆前的鉴真像,是吴为山于2005年为扬州所作。鉴真出家在扬州大明寺,是扬州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而他第六次东渡的出发地是张家港黄泗浦,经过多年考古发掘,黄泗浦遗址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吴为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鉴真像》在东京落成,让四海宾朋能够驻足缅怀先德风采,感受鉴真大师海纳百川的胸襟,共同努力为人类的和平、文明、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吴为山为中日文化交流不断续写佳话。2021年11月14日,吴为山创作的中国明代高僧隐元禅师像落成于日本长崎东明山兴福古寺,雕塑基座由日本艺术家师村妙石题字“隐元禅师像”,通过这一合作形式,将中日两国和平协作的美好祝愿凝结在作品之中。从唐代的鉴真到明代的隐元,从去年的《隐元像》到今年的《鉴真像》,既彰显了中华文脉之赓续,也为中日文化交流揭开了新的篇章。


图片说明: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出土的唐代莲花纹建筑构件(南京博物院供图)

图片说明: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出土的唐代莲花纹建筑构件(南京博物院供图)


见证中日人民友谊,鉴真东渡考古研究仍在深化

鉴真像矗立的上野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公园内坐落着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有“文化森林”之誉。不忍池是园内最大的湖泊,每年春季这里是东京最佳的赏樱地点。鉴真像矗立在这里,守护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穿越山海,历久弥新。

在活动现场,中日嘉宾们表示,鉴真大师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是中日悠久友好交流史的象征,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鉴真像》得以永久矗立于上野公园,意义非凡,希望今后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增进互相理解,祝愿中日关系不断发展。

鉴真第六次东渡出发地是张家港黄泗浦,从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江苏考古部门对黄泗浦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润垦表示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化,体现了中国对东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直到今天鉴真东渡的意义都深刻影响着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持续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黄泗浦遗址考古是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正对考古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工作。“鉴真六次东渡历时12年,黄泗浦遗址的考古差不多也用了12年的时间。”周润垦表示,对黄泗浦考古的深度研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遗址公园的建设和中日两国学术及文化交流,将有深远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胡安静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