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孙成昊 申青青:美国“小圈子”破坏供应链公共属性

美国主持召开的“2022 年供应链部长级论坛” 20日闭幕,包括美国、欧盟、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与会的18个经济体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为了建立集体的、长期的、有韧性的供应链”,所有伙伴国家应当遵循全球供应链合作原则,包括“透明度、多元化、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显然,这次论坛是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内外施政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最新案例。对内,美国通过立法、投资等手段重建国内制造能力,促进在岸外包振兴美国工业;对外,美国寻求与盟友的双边和小多边合作打造集团化、阵营化的“友链”。

拜登政府推动“美国中心”视角下的供应链“绝对安全”政策,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出于国内产业“安全”需求。由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延宕,加上俄乌冲突以来美欧等对俄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全球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因素持续叠加,加剧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拜登政府认为,重建更安全、更有韧性的供应链对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二是出于对外赢得大国竞争的需求。为制衡中国发展,在对华全面战略竞争中获胜,拜登政府在大西洋方向推进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在“印太”方向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西半球方向提出“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PEP),旨在通过供应链等低政治领域重塑同盟和伙伴网络,努力在全球打造三大板块的联动格局。拜登政府的根本目标,仍是构建排除中国并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全球供应链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复杂性,各个垂直渠道中有众多参与方,而程序或政策修改通常需要诸多参与者以集体和多边的方式行动。美国推动的“俱乐部”式小圈子,破坏了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阵营化的“集体协调”将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以深化“民主韧性”之名行排华之实。

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新冠肺炎疫情已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而美国的供应链政策形成“俱乐部专有产品”,破坏了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参与国际贸易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友链”则意味着与具有相似价值观和制度的国家开展贸易。从中长期看,这可能引发“马太效应”,强化资源垄断,遏制经济活力。

同时,美国的政策将迫使供应链政治化、泛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三者将在供应链问题上实现挂钩。供应链领域一旦走向阵营化趋势,很多公共产品将被波及,世界或将加速碎片化,包括出现两种可能前景。一是本身较为依赖美国及其“友链”的国家将不得不“选边站队”,被迫成为供应链乃至全球经济割裂的推动者和受害者。

二是美国的所作所为将造成负面“示范效应”,各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信任和信心下降,“反全球化”的意识上升,谋求自身发展的绝对安全可能将取代追求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应对当前疫情和俄乌危机带来的冲击,还是携手创造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机遇,都会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面临一定风险,各方都应当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高效作出积极贡献,消除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避免落入美西方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的“韧性陷阱”。(作者分别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美欧研究项目青年研究员)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