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城市更新项目中,逐步加大了公众参与程度,部分正在开展中的更新项目还尝试让公众深度参与。在没有充分磨合时,群众有争鸣很正常。用最大公约数来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切实把群众需求摆进去,“民生工程”才能变成“民心工程”,群众“呼声”才能变成“喝彩声”。
早期老旧小区改造、街区整治出新等项目大都由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城市建设,容易想当然“为民做主”,但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单靠有关部门的设计和规划,难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甚至导致“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相比以前,今天的城市治理单元的切分更加精细。以社区为例,过去人们大多关注居住需求,但今天社区则要承担起休闲锻炼、商业服务、停车行车等多种功能,要在既有的建造基础和有限的空间内,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并关照到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难度可想而知。再以城市交通为例,拦车石墩和道路护栏可以起到隔离人、车等作用,但也发生过石墩绊倒人致上、护栏致人死亡等现象,应该如何合理设置?城市要不要在路口设置遮阳伞,以降低高温天气闯红灯的概率?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更宏大维度上确保城市运转更加良好有序,必须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以最大程度凝聚城市治理合力。
相反,不善于倾听民意,单靠职能部门的规划杜绝,很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在细节上失之于粗放,这无益于民生和城建不说,也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现实中,有的地方自动扶梯等基础设施重建设而轻管理,甚至因闲置多年而布满蜘蛛网。有的地方忽视了噪音扰民等因素,将体育场馆等设在靠近居民楼的地方,导致居民之间矛盾滋生……这些“带病”上马项目,大多使城市治理难达预期,甚至“好心办坏事”。究其原因,多少是因为少数人关起门来拍脑袋决策的产物,根子上还是因为对民众意见重视程度不够。在今天各级政府都强调要过紧日子的当下,这种不注重采纳公众意见的行径尤显突兀。
论专业眼光,群众当然比不上规划设计领域专家,但群众声音却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对城市精细化治理大有裨益。有这样一则故事:曾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曾大伤脑筋,但他没有单纯从专业角度进行“死磕”,而是独辟蹊径撒下草种,让游人踩出了一个斩获大奖的设计方案。这启示我们,让居民参与规划、设计过程,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亮眼成绩。
我省不少地方在推进旧城更新和城市治理时,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力争用“三问于民”打捞居民声音,在众口难调中调出最大公约数。以南京为例,南京市民参与城市更新的探索已有近十年历程,去年发布的《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多次提到在实施过程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要求,将“公众意见”提升到至关重要的高度,贯穿方案设计、实施建设等全流程。苏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举措,一系列倾听民声的举措,取得了公众高度赞誉。
吴良镛院士认为“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如何确保“复杂巨系统”更好有序运转?他与梁思成共同推荐的《城市即人民》一书给出了答案,书中反复强调“对民众的关注应当多于砖石、水泥、钢铁、木材或塑料”等观点,这和我省“三问于民”的城市治理思路不谋而合。在今天,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人民的生活家园,在旧城更新和城市治理过程中,能否注重倾听民意,让居民成为城市“梦想改造家”,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治理水平。(韩宗峰)
(编辑 高霞)
- 热点
- 2022-07-27 20:07:48
- 热点
- 2022-07-27 19:59:14
- 热点
- 2022-07-27 19:58:16
- 热点
- 2022-07-27 19: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