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过江通道迎来新进展→

交汇点讯 8月3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江苏又有三座过江通道项目迎来新进展。

“三位一体”的常泰长江大桥,目前已完成大桥北接线工程首联现浇箱梁底腹板浇筑,标志着项目进入上部现浇结构施工阶段。



本次首联浇筑的是泰兴东枢纽互通E匝道第五联底腹板,全长86米,采用满堂盘扣支架施工。项目管理团队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先”的理念,浇筑前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召开现浇箱梁技术交底会,科学有序分配各项工作;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全程旁站监管,现场解决施工难题,确保了首件浇筑顺利完成。



目前,常泰长江大桥北接线施工已全面展开,正加快推进路基填筑、桥梁下部结构墩柱、盖梁、上部结构现浇、上部结构预制与安装的施工,计划年内完成软基处理、90%路基填筑、桥梁下部结构、70%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

近日,张靖皋长江大桥首根钢护筒顺利打设,拉开了世界最大跨度桥梁主体结构水上施工的序幕。



张靖皋长江大桥全长29.8公里,其中南航道桥为跨径2300米的悬索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大桥主体工程张家港侧包括南航道桥主塔、辅塔、南锚碇基础等施工内容,其中南主塔、辅塔共有138根永久性桩基钢护筒,单根钢护筒最长达45.4米,最大重量约78吨,主塔、辅塔钢护筒总重量约9000多吨,相当于6000余辆普通小轿车的重量。



首次打设的护筒为南航道桥辅塔钢护筒,钢护筒外径为2.54米,长30.9米,单根重约38吨。打设施工前,项目部多次召开施工准备会,就打设过程中各个重要环节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同时对技术生产团队、现场作业班组进行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安全文明施工等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掌握各个施工工序及各项技术参数。为保障施工过程顺利推进,当地海事部门出动海巡艇在附近水域巡逻,现场技术人员对钢护筒平面位置、垂直度、沉桩标高等技术指标实时动态监控,做到及时调整、精准定位,确保了首根钢护筒顺利打设,为后期钢护筒全面打设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为大桥下一步钻孔灌注桩施工奠定了基础。

此外,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槽壁加固首根三轴搅拌桩顺利开钻,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桥梁锚碇基础施工拉开序幕。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采用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基础,围护结构长110米、宽75米,地连墙厚1.5米,外围双层地连墙深83米。锚体长110米、宽87.45米、高52.5米,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建成后将为世界最大体积地连墙锚碇基础。

南航道桥地连墙锚碇基础整体由47个互不相通的隔舱组成,隔舱的墙壁就是地连墙,地连墙把锚碇基础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网格,如同蜂巢的壁一样,把蜂巢连成一体。为确保地连墙质量,需对地连墙两侧地基槽壁进行加固处理。槽壁加固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首根三轴水泥搅拌桩桩长20米,水泥用量约11吨。

为确保首根三轴水泥搅拌桩顺利实施,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全面做好人员教育培训、材料设备进场等准备工作;试验施工过程中,对三轴搅拌桩机在钻进中垂直度进行多次复测,对泥浆配比等参数实行全过程监控,保证试验段三轴水泥搅拌桩桩长、桩径、桩位等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为首根三轴水泥搅拌桩顺利开钻提供了技术支撑。

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初步设计已获批。据悉,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2025年前重点建设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其公路部分为《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2035年)》中通州湾至常熟高速公路的过江工程。项目连接苏州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其建设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跨江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起自沪陕高速公路叠石桥互通东约2.7公里与沪陕高速交叉处,止于沪武高速公路董浜枢纽互通东约5.5公里处,路线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含敞口段),采用盾构方式穿越长江,北接线长15.724公里,南接线长12.161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海门南互通立交至碧溪互通立交段(含过江段隧道)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其余路段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风塔2处、管理中心1处、匝道收费站3处、养护工区1处、服务区1处。项目建设总工期六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田墨池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