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近几个月以来,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居高不下,其中6月涨幅达41年来峰值。多家外媒聚焦物价飞涨之下美国民众面临的困境与对拜登政府管理失策的不满。据报道,纽约餐馆中一份普通薯条售价可达15美金,纽约市民对此表示“相当荒唐”。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截图
当地时间8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15美元的薯条与18美元的三明治:通胀向纽约袭来》。文章指出,伴随着食品价格以数十年来最快速度飞涨,生活在纽约的人们填饱肚子需要花费的成本越来越高昂。
文章作者称,原本今夏应当是充盈着热闹的假期与节庆气息的,然而纽约市民们却在处处遭遇商品价签的惊吓。除却房屋租金与打车出行的交通费用暴涨,高通胀带来的最令普通民众痛苦的后果便是食品价格的增长。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纽约地区的食品价格年度涨幅于今年5月份达到1981年来最高水平。作者强调,饮食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通胀的恶劣影响在这一方面尤为明显。
文章指出,不仅餐饮产品价格上涨,城市的饥饿问题也愈发严重。据纽约地区公益组织“城市丰收(City Harvest)”表示,今年早些时候求助于食物银行的儿童比疫情前增多了55%。
作者还跟踪采访了5位纽约市民,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价格增长的切身感受。文章称,有一位本地咖啡店主为自己不得不提高所有产品标价以应对上升的成本而感到苦恼:“我的店铺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建筑工人,提价超过50美分,他们可能就再也不来了,这对他们而言太贵了”。另一位受访者则表示,自从食品价格上涨后,他时常不吃早饭以节省开支。
文章写道,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医学生帕特里克·邓恩由于负担不起昂贵的房屋租金,仍暂住父母家中。邓恩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不愿过分埋怨餐饮行业的营业者们,因为他们也在承担高额的支出,大家为此共情,但又不得不为价格增长而生气沮丧。今年30岁的凯西·李女士则介绍了她在纽约时代广场旁一家鸡尾酒吧点单时的经历,她认为一份薯条15美元(约合101元人民币)、一份薯片配鳄梨酱19美元(约合128元人民币)的价格是相当“荒唐”的。
美国频谱新闻网Spectrum News报道截图
美国频谱新闻网Spectrum News 8月8日发表题为《大学生在通胀期间调整暑期计划》的报道,称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一名学生正在修改她的暑假计划,以保证她的银行卡里能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其他账单和学费。文章介绍,即将升入大三的拉蒂摩尔表示,她全方位感受到了通胀的影响,尤其是在杂货店和加油站。
报道称,因为过高的油价,她放弃了每周对亲人的拜访而改为打电话和发短信。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和学费,拉蒂摩尔暑假期间每天要持续工作十个小时。虽然她是众多获得经济补助的学生之一,但拉蒂摩尔强调,在这个高通胀时期,一年5500美元的补助远远不够支撑她在夏洛特的生活。而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的数据,夏洛特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的可负担性指标排名高居全国前五。
时尚产业权威媒体WWD报道截图
时尚产业权威媒体WWD8月2日发表题为《通胀打乱了零售商的假日计划》的文章称,数字河公司(Digital River)的新研究显示,受通胀影响,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认为他们假日购物季的消费支出将会减少。
文章指出,对消费影响最大的就是包括节假日和假期的特殊时间段。在上述研究中,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六个月减少了对非必需品的支出,包括假日购物及休闲旅游。文章提到,在通胀期间,消费者积极寻求通过减少支出来维持财务预算。报道援引数字河公司首席营收官罗杰斯的分析称:“我们已经看到通胀如何桎梏我们的经济:消费者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全面减少支出,尤其是一些特殊场合,包括假日购物与度假。”
海外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怒批美国政府,指责其失败的经济管理措施导致了美国国内的民生危机,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我们付不起房屋供暖的费用,买不起食物,买不起水,那么我们就无法生存。如果我们连生存都无法保障,我们当然不会吃他们为了“刺激经济”而兜售给我们的那一套!#缺席的政府
我们的政府在哪儿?我们的政府打算做些什么来帮助我们摆脱生活危机?我们需要答案!!
#虚伪的自由派
你买不起食物,加不起油,但不用担心,民主党人士会改善气候。
记住这一点——印更多的钱导致了通货膨胀。不仅是美国,世界其他地区也因你(美国政府)的错误而受苦。
老实说,这事儿已经失控了,尤其是对于依赖美元的小国来说。更糟糕的是我们的政府假装没看到。比如我本人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此时此刻,我更关心解决方案,因为我认为这事儿离结束还远着呢。对于像我这样不幸的人来说,前方的路该怎么走?我们如何才能度过这个阶段?我正在慢慢失去理智。(史赫奕 王鲁平)
- 热点
- 2022-08-11 16:27:31
- 热点
- 2022-08-11 16:26:34
- 热点
- 2022-08-11 16:25:21
- 热点
- 2022-08-11 16: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