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解码非凡十年 | 让“居者优其屋”成现实图景!江苏累计超700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自古以来是人民群众的孜孜所求,也是执政者念兹在兹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发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改造老旧小区,大力推进农房改善,不断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目标迈进。

十年来,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2.7万套,735.72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梦圆安居,乐享幸福生活。 



密织“保障网”,温暖“安居梦”

今年7月,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瑞来到常州工作,租住了常州保障性租赁住房——东方·青年人才社区。“我租的是单人间,每月租金1150元,这里交通便利,步行200米就到地铁站,乘一站地铁就到我们公司,10分钟解决通勤问题。”她满意地说,社区里配套设施齐全,还经常举办活动,能认识更多朋友,“租房体验很友好”。



东方·青年人才社区项目经理刘李白告诉记者,一期东方·青年人才社区去年6月建成投运,可提供952套(间)住房,目前已出租600余间,入住1500余人。每间房租金为1100元-1200元,比市场租房价格优惠不少,附近企业上班的很多青年人在此租住。“全部是小户型房间,有一人间、两人间、四人间等多种选择,房间均为精装修,可随时拎包入住。”刘李白说,目前项目二期、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建成后,可分别再提供683套、44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常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常州多主体、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应。目前,该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6万余套(间)。



常州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践是我省着力保障人民群众“住有宜居”的缩影。过去十年,我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持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住房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2011年至2021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1年的10.60%提高到2021年的25.56%。以棚改为例,省政府连续10年把棚户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实施棚改227.23万套(户),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安居梦”照进现实。我省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任务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

助力安居,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功用也在惠及更多人群。全省住房公积金十年累计缴存16053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476亿元,支持超258万户居民贷款购房,个人贷款金额与支持户数位居全国第一。

致力于让人民群众“住有宜居”,江苏步履不停。到2025年,我省将基本建成符合省情特点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

破“居住痛点”,老旧小区重焕活力

小区环境又脏又乱、破败的铁皮车棚隐患重重、狭窄的楼梯间塞满了杂物、电动车飞线充电屡禁不止……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的雍园41号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如今小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家住5栋的余永发感慨说,他在这里住了25年,小区从未像现在这样整洁、干净、安全、舒适。尤其是,13个单元全部安装了电梯,小区新建了凉亭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整治了绿化环境,让这个“老龄化”小区里的老人生活更方便了。

余永发家的铁皮棚子变成了开放式车棚,车棚里给每家分配了一个储物柜,还有一个专用的电动车充电桩。电动车充电再也无需“飞线”,凌乱的杂物也有了专属去处。余永发今年72岁了,他和爱人决定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像雍园41号小区一样,我省一大批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实现“华丽变身”、成了居民幸福家园。近年来,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江苏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力度,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印发了“技术导则”和“菜单式”改造技术清单,要求改造中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汇集“民意民智”,小区“怎么改”,让居民按需“点单”,科学制定改造实施方案。同时,我省要求老旧小区改造“面子”,“里子”一起抓,同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小区永葆“青春”。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连续5年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累计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10042个,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



小区“围墙内”焕发新生的同时,“围墙外”的家门口环境也在蝶变。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亮相街头巷尾,让居民“转角遇见美”;一条条精巧布局的绿道,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守护百姓的“身边绿”,江苏持续发力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建设,近十年来,新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全省城市(县城)公园绿地面积由408.81平方公里增长至644.85平方公里,公园数量由826个增长至1504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达到96%,越来越多市民得以在“家门口”享游园福利。

存量危房动态清零,“鱼米之乡”展新颜

“如果我家房子没有改造,我真怕自己哪一天睡着觉就被倒下来的墙给砸了”,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红光村村民鲍有为用最朴实的话对记者表达自己在政府帮助下建新房的喜悦。



鲍有为64岁、单身,由于身患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劳作,是村里的特困户。鲍有为家老房子还是父辈们1937年建的,泥土墙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倾斜、摇摇欲坠,屋顶多处破损。2021年,鲍有为的房子作为市级危房改造对象,由南京市、雄州街道共补贴5.9万元,进行了翻新改造。如今,鲍有为已经在“有地板砖、有吊顶”的新房里住了一年多,他喜滋滋地说:“现在每天都能睡个踏实觉了。”

2015年至2019年,南京累计完成4155户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实现存量危房改造全覆盖;2020年起该市实施新增危房“动态清零”。

我省多措并举推动农民住房条件改善。2012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实现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8至2021年,苏北地区累计改善30多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建成了一大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居住形态改变,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鱼米之乡”展新颜。“内外兼修、留住乡愁”的村庄涌现江苏乡野大地。十年来,江苏建成了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外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留住乡村的“魂”,江苏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540个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征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江苏还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传统村落保护地方规章,先后命名了五批共439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65个传统建筑组群,让古村古建焕发新生机。



我省用10年的实践,交出了一份让城乡居民“住有优居”“住有宜居”的温暖厚重的答卷。2022年至2026年,再改善50万户以上农村住房;到2025年,建成1000个特色田园乡村……推动全省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让美丽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这一“答卷”还在续写中。

(编辑 王鹏)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