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奋斗 新的伟业——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今天的节目,我们聚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邀请相关人士进行解读。



二十大报告的第七部分,聚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题进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在报告中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法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在我们党代表大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仅是敢于革命、善于建设、勇于改革的党,更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建设法治的党。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贺荣:报告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凝聚着全党全国的高度共识,充分彰显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十年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道路,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贡献了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新智慧,是最具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为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报告进一步指出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沈春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很关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是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具体包括五个子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法治领域从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都概括进去。



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二十大报告中还具体部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七部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法治建设作出许多新部署,特别是针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法治领域重点环节,又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是新时代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报告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新时代十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编纂民法典;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20多部法律;制定和修改疫苗管理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从法律制度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应该如何更好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沈春耀:这是立法修法工作的重要方向、重点领域,跟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样一个伟大事业相匹配相配合,哪些需要重点加强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各方面工作急需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也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有很多新的领域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课题。第三个是涉外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建设、对外经济贸易投资等,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因此涉外领域立法是我们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只有政府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国家才能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沈春耀: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任务或者是主体工程。因为在各级国家机关中,政府机构是最庞大的,人员也是最多的,行使的各种职权、公权力也是最多的,因此它能不能实现依法行政,能不能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历史形成的冤错案件相继得到纠正,一系列顶层设计织密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体系,员额制改革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司法责任制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变得更加公正高效权威。报告进一步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贺荣:人民法院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在这个问题上要在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在司法工作中则体现为“司法为民”。二十大代表、湖南湘潭县的一位法官崔赣对此深有体会。2016年,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起诉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虽然通过审判,儿子已经支付赡养费并结案。但崔赣发现,母子之间仍有矛盾,他先后上门调解六次,最终化解了矛盾。



湖南湘潭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崔赣:我觉得法庭作为法院最小的一个单元,也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个单元,我们要用好法庭法治保障的武器,用更真挚的感情去为老百姓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贺荣: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依法审理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案件。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加强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服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时,拓展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如何做到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程。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通过执法司法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政法机关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突出的违法犯罪,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法律的制定,也包括法律的实施、法律的监督和法律的信仰,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制片人丨李作诗

主编丨刘宁

编辑丨车黎 肖津 魏雪娇

摄像丨席鸣 徐鹏

策划丨余仁山

配音丨姚宇军

责编丨刘小萍 陈忠元

剪辑丨苗佳亮

责任编辑:黎佳易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