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花香鱼肥。连云港市东海县16万亩淡水养殖,迎来了丰收。养殖户忙着起网捕鱼,在大家共同协作下,渔网慢慢升起,成百上千条大鱼在水面欢腾。近年来,东海县利用水库、滩涂和低洼低产农田开发建设了标准化养殖池塘,年商品鱼产业近7.5万吨。今年,当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优良品种鳜鱼、大口黑鲈和新型改良品种建鲤,推广养殖技术四项,实现亩产增收500元以上。
智慧渔场 物联网“网”出鱼满舱
淡水养殖大户侍守强已经养了十几年的鱼了。他的渔业养殖基地今年采用物联网系统,可实现水上监测、水下检测,实时看到溶氧、pH值、水温等情况。 “对于养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溶氧指标。以前我们没有这套设备的时候,都是靠人工巡塘,很难把握鱼到底缺不缺氧,有时候人累了、困了,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缺氧,那就相当危险了。现在我们有了这套系统,就可以避免这些麻烦事。”侍大哥告诉记者,基地现在还有自动投喂系统,在系统大屏幕上可以显示料塔,通过操作实现自动投喂,打开开关还可以设定本次投喂的重量,定时定量、远程操控,实现智能化养殖。
据侍守强介绍“网箱养殖”也是今年新试验的一种方式。“网箱主要作用是高密度养殖,这里100多平方水域可以养两万多尾鱼。这样做,一个池塘可以相当于原来20亩养殖池塘,网箱养鲈鱼效益好,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粮食生产。之前我们这里更多养殖的是一些淡水鱼,比如鲤鱼、鲢鱼、青鱼、草鱼等,今年我们对养殖品种进行了调整,养殖售价更高的鱼类。鲈鱼市场上可以卖到一斤30元左右,我们今年差不多养殖了两万斤鲈鱼,已经出售了一万六千斤左右。”侍守强告诉记者。
智慧农场 智慧农业尽享科技力量
架式高效栽培技术、自动化水耕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土壤大棚监测系统、水培大棚监测系统 、温湿度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眼下,走进东海县智慧农业产业园内,处处体现着数字科技的力量。这个总投资一亿多元的科技园区 ,建设总面积14万平方米,拥有6栋玻璃连栋、18栋日光温室、1栋垂直农业综合体共25个温室大棚,每个棚内都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充满了数字科技感!
在自动化叶菜工厂,一排排叶菜整齐排布,长势喜人。据负责人孙京宇介绍,跟传统的农业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精准化把控。以前一个大棚需要6个人施肥,现在应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要1个人就可进行技术管理。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保障植物生长的一致性,采用带基质的栽培板漂浮,避免传统栽培方式引起的土壤病虫害问题,叶菜质量更高,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据悉,物联网在智慧园区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传感器进行感知,二是远程智能化控制。技术人员可以在大棚的任何角落放置多参数的传感器,如水培养分、空气温度、湿度、CO₂、光照等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上传监测信息,坐在电脑前就能了解整个大棚的情况。可以根据监测的信息进行及时地点对点远程控制大棚内的风机、天窗、遮阳布、灌溉等。
“自2022年5月我们园区应用了智能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食品检测技术和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实时监测设备,种植的作物不仅享受‘私人定制’的生长环境,与传统农业相比,还可有效节水16%至30%,节约人工60%以上,同时提升了产品品质,实现节本增效。”产业园负责人孙京宇介绍说。
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东海县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历史大势加快运用“互联网+”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聚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问题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