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北溪”遭破坏,波兰挨导弹:“黑手”在欧洲若隐若现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赫尔辛基11月23日电(记者张智勇)俄乌冲突已持续了近九个月,对欧洲来说已不再是“短痛”了。现在,令欧洲人越来越心慌和疑虑的是近来接连发生的“无主”突发事件:先是“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同时异常泄漏,后是波兰东部突遭导弹袭击。一桩桩可能诱发俄乌冲突扩大化的意外,背后仿佛有双“黑手”在欧洲若隐若现。

  11月18日,瑞典检察院发表声明,确认“北溪”管道泄漏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蓄意破坏”。牵头调查的检察官马茨·永奎斯特在通报中表示,在波罗的海爆炸现场进行调查时获取了大量物证,已经开展的技术分析显示,现场的几个物品上都有爆炸物的痕迹,可以确认该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蓄意破坏。马茨·永奎斯特还强调,目前暂不会提供进一步信息,以便调查人员能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下继续工作。

  调查,为何只能独立进行?

  到目前为止,丹麦、瑞典、德国和俄罗斯等多方都向波罗的海地区派出过针对“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调查船,工作人员通过对管道底部进行拍照、检查和研究来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

  丹麦方面10月中旬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管道损坏是由剧烈爆炸造成的。瑞典检察官马茨·永奎斯特11月18日表示,对“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初步调查“非常复杂且全面”,技术分析仍在继续,以期“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初步调查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发现嫌疑人。看来,瑞典对该事件的调查工作已取得进展并将继续进行。

  10月底,俄罗斯国防部曾表示,有英国专家参与了对“北溪”天然气管道和俄黑海舰队的袭击。英国国防部随即否认了俄方说法。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表示,瑞典方面的信息已支持“北溪”管道泄漏是遭“蓄意破坏”或“恐怖袭击”所致,再次证实俄方掌握的情况。佩斯科夫认为,继续调查和找到“幕后黑手”至关重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获准参与现场调查,公布的有关调查情况与瑞典的调查结果相近。

  很多人不禁会问,对于如此重大而且涉及多方的事件,为何不能组建联合调查组?德国媒体此前透露,德国、瑞典和丹麦原本有计划成立联合调查组,但后来瑞典和丹麦先后拒绝了。瑞典方面的理由是,联合调查将会给瑞典强加一些“不必要的义务”,由于这起调查涉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敏感信息,因此调查结果的敏感度太高,无法与其他国家分享。丹麦也给出了类似的理由。俄罗斯方面也曾向瑞典和丹麦提议,让俄罗斯以及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参与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的联合调查,但两国均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

  在当时调查完全未启动的情况下,瑞典和丹麦就担心调查结果有不宜与各方分享的敏感信息,并因此放弃明显能提高调查质量和速度的联合调查模式,两国态度的变化令人不解甚至生疑:两国准备向德国、欧盟和世人隐瞒什么不便分享、见不得人的“敏感信息”?这种“敏感信息”是与俄罗斯有关,还是与其他国家有关?

  谁搞定了“北溪”?

  “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目前各国进行的调查距离找到“黑手”还有多远?近日,荣获丹麦调查新闻协会最佳调查新闻格雷弗奖的记者彼得·恩斯特维·拉斯穆森给出了他的答案。

  11月15日,拉斯穆森在独立在线媒体OLFI刊发题为《许多迹象表明,美国人是破坏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的幕后黑手》的长文,明确指出,美国破坏“北溪”管道的行动并不令人惊讶,这是美国长期以来最明确、最有计划和最公开的“秘密行动”;而俄罗斯通过偷偷炸毁“北溪”来传递其有能力攻击欧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只有一个国家对彻底终结德国大量采购俄罗斯天然气有明显的兴趣,那就是美国。事实上,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在敲打德国,警告德国不要继续与俄罗斯进行油气贸易。

  拉斯穆森认为,美国早就公开了它对“北溪”管道的行动计划。今年2月上旬,德国总理访问美国时,美国总统拜登在回答一名德国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俄罗斯的坦克和军队跨过与乌克兰的边界线,那么“北溪”2号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当时拜登还明确重复说:“我向你保证,我们能够做到。”事实上,特朗普在总统任期内也一直批评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拜登在2月份的声明不过是多年来美国对德国发出越来越强烈警告的高潮。然而,德国似乎并没有认真对待美国的威胁。

  拉斯穆森指出,在9月26日“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爆炸前的几周至几个月时间里,有美国及北约成员国大量船只在波罗的海海域活动,具备在博恩霍尔姆附近进行爆炸所需要的一切必要能力。这些船只的活动主要以北约框架下的演习为主,其中,美国战列舰基尔萨奇号等船只于9月21日驶过爆炸点所在的博恩霍尔姆东北部。

  拉斯穆森认为,通过炸毁“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美国人终止了德国直接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的能力,切断了从欧洲流向俄罗斯的资金流。同时,美国也对德国暗示:作为老大哥,我这次是认真的。拉斯穆森认为,欧洲国家必须增加国防预算,以便有能力保护自己。

  另一位丹麦记者延斯·阿斯比约恩·博根撰文指出,“北溪”管道泄漏事件伊始,很多人马上就叫喊是俄罗斯人干的,但波兰前防长、现议员拉德克·西科尔斯基却发推文称,责任在美国。西科尔斯基对俄罗斯一贯持批评立场和态度,从来就不亲俄。

  上述北欧人士的看法与一些美国人相仿,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美前国防部高级顾问麦格雷戈等美国人均认为,管道泄漏事故“最有可能的肇事者就是美国和英国”。正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实名爆料的消息称,“北溪”管道发生泄漏后,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很快向美国国务卿发送了一条颇为耐人寻味的短信,内容是“搞定了”。

  又是谁炸了波兰?

  战火中,没有什么是意外的。11月15日夜间,波兰东部邻近乌克兰边境的地区突遭导弹袭击,造成2人死亡。如同“北溪”管道泄漏事件一样,俄罗斯第一时间成为一些人的指责对象。部分当地媒体和官员声称,可能是俄罗斯的导弹坠入了波兰领土;乌克兰方面更是第一时间称,责任在俄罗斯。在俄国防部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后,乌克兰外长又指责这是俄罗斯的“阴谋论”,声称导弹不是由乌克兰防空系统发射的,部分波兰媒体也指责俄罗斯的反应是一种蓄意挑衅。

  如果导弹真的如乌克兰坚称来自俄方,则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会因此触发北约启动共同防卫机制第5条,引燃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战争,其规模完全不是俄乌冲突可以比拟的,全球性战争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好在波兰方面宣布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导弹极有可能是乌克兰防空部队发射的。美国和北约也立即发表声明认同波兰政府的调查结果,为事件降温。

  分析人士认为,此事的关键还在于乌克兰的导弹是有意还是无意“落入”波兰,乌克兰坚称导弹来自俄罗斯的说法用意何在。的确,在波兰及北约共同调查并迅速得出结论的情况下,泽连斯基总统仍坚称“我毫不怀疑,那不是我们的导弹”,这就让人无语了。

  不过11月18日,波兰多名议员已要求乌克兰政府向导弹爆炸事件的遇难者家属道歉和赔偿。议员布劳恩称,乌克兰总统才是“最主要挑衅者”,波兰政府应重新考虑在俄乌冲突上“放弃中立是否明智”的问题。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尼古拉杜邦·艾格南于19日公开呼吁,法国应停止支持乌克兰总统,称泽连斯基在波兰导弹事件上的言论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日前指出,波兰导弹事件再次表明,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混合型战争正在提高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概率。俄方还认为,波兰因导弹袭击产生的反俄情绪不可接受。

  在仍看不见结束曙光的俄乌冲突进程里,这些发生在欧洲的突发事件暴露出战争扩大化的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意外引燃更大规模的战争,欧洲必须警惕那双擅长隐于深暗处翻云覆雨的“黑手”,并让其现形。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4日 12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