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南京大屠杀85周年祭|31位版画家刻下61位幸存者的沧桑面影

2021年,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相继离世,只剩61位在册在世的幸存者;2022年,又有7位幸存者陆续离世……见证历史的证人接二连三地离去,如何让幸存者的身影永留人间?来自全国各地的31位版画名家拿起了刻刀,刻下了61位幸存者的沧桑面影。名为“幸存印记•南京大屠杀85周年祭”的这项创作计划于2022年年初启动,至10月底完成创作。“和时间赛跑的创作”,倾注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努力。一张张苦难的面影,震撼人心,也警醒世人:历史不能忘记!

“幸存者逐渐老去,和时间赛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12月5日,幸存者向远松去世,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4位!“见证历史的老人逐渐老去,和时间赛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南京版画家陈超,是本次创作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作为一个南京人、南京的艺术家,他痛感“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在作品的创作当中,我们感觉到它具有深层的一种意义。”2022年初,收到纪念馆提供的展览史料和幸存者影像资料后,艺术家们快马加鞭进入创作过程。

陈超所刻画的王素明老人,也在他创作的过程中去世。获知消息,他非常难过。除了真实地还原她的面貌之外,他更想通过黑白木刻的语言,折射出幸存者内心对那一段心酸往事的思绪,“去表现出那种沧桑、受过持续的岁月磨难。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我用黑白灰的语言、富有雕塑感的形态,去编织出她心理的一种状态。” 为了强调作品的叙事性,他在下角又用文字刻出了“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素明老人造像”,作品肃穆,以刀说话,刀刀见情。

年轻的浙江版画家陈瑜婷刻画的是祝再强和濮业良,两位老先生也在今年相继过世了。在接到创作任务后,她查阅了两位老先生的很多文字、图像资料,“他们是亲眼目睹、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两位老先生也通过纪念馆、访谈等多种途径向大众讲述过自己真实的遭遇,提醒后人勿忘历史。”创作中她着重强调对人物精神的刻画,“在影像资料里,我看到两位老先生目光非常坚毅,他们的眼神又带着沉重的感情,在创作中我尤其注意对眼神的刻画。”她用写意的刀笔来记录人物的铮铮铁骨,力求每一刀都要有情有义,“这次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虽然不曾经历、但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幸存者肖像的灯一盏盏熄灭,但历史不能被遗忘,作为青年艺术创作者应该要铭记历史,用我们自己的作品去呈现这些历史,用作品说话,记录这段真实的过往,提醒后人”。

版画家谭浩楠上大学时曾到过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受震撼,这次创作令他有了更深的触动。他首先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看资料的时候心情特别沉重、悲痛。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想要尽量把人物表现好。但看到幸存者们我心里又有点欣喜,我们确确实实有这些人作为见证者,来告诉后代这段惨痛历史。作为创作者也是为见证这段历史做一些绵薄之力。”在创作重点上,他着重于还原幸存者的状态,在创作中没有做夸张和变形,尽量完整地传达信息,让见证者以更真实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我采用了黑白木刻中线的造型,利用平行线的造型方式来表达,使画面有严肃、庄重的感觉。尤其触动我的是两位老人的面部表情,他们的眼神非常坚毅,让我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我想终有一日见证者会离我们而去,但肖像会一直在那里,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警醒后人,这个意义比我单纯的创作一幅画更重要。”

“九十多岁的他们,每个人都满面沧桑”

创作伴随着心痛。阅读幸存者的面影,同时也阅读那段备受凌辱的往事。

深圳版画家应天齐在看这些肖像的时候,“我就想到他们都九十多岁了。 他们见证了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还活着。九十多岁的他们,每个人都满面沧桑。”在刻木刻的时候,他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感,“创作中,我主要是被他们的形象所吸引。他们的面容,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大屠杀的历史,感受到当时的情形和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想到我们的民族曾遭受到这样的羞辱和这种残酷,侵华日军像野兽一样杀害我们的同胞。 ”幸存者周智林这幅他一共刻了三遍,前两幅画都不满意。 “ 因为老先生的这个面容表情很复杂,我要抓到他最值得表现的那一瞬间。我前两次都刻失败了。前后刻了一个多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长发老人已经99岁高龄,于承佑的刻刀仿佛刻出了他的白色眉毛、胡须里藏着的泪水,凹陷的眼睛中藏着穿透历史迷雾的真相。当时王长发的两个哥哥王长富、王长贵都被日本人拉去做工,不知所终。后来听说,当时长江边上有日本宪兵集体屠杀年轻人,估计两个哥哥也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这么多年了,再也没能和他们见面,他们的尸体至今都没有找到。两个姐姐也遭遇惨痛的伤害,被带去一处临时慰安所,给日本人糟蹋了。

从薛玉娟老人的版画中,我们读到她的皱纹里写着岁月沧桑,黑白语言里刻着无声的呐喊。她刚刚于重阳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几位幸存者一起度过了百岁生日。百岁老人薛玉娟动情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地活,看我们国家越来越好。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强大,我们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了解了两位百岁老人的故事,对于承佑触动很大,“在整个刻制过程中,我一直怀着对这些老人的敬畏之情和同情之心,还有就是对这段历史的深刻铭记,整个创作中始终被这样一种饱满的情绪萦绕着。”

刚刚离去的向远松,出生于1928年9月,南京沦陷时刚9岁。1937年12月14日,日军侵入下关宝塔桥地区,逃进观音庵避难的向远松一家人及所有难民被驱赶出来,强迫跪在路边几个小时“欢迎”日本兵到来。其26岁的哥哥向远高被日本兵当做中国士兵,用绳子绑走,在煤炭港一座仓库中遭到杀害。年幼的向远松陪着妈妈寻找哥哥的尸体,途中目睹了大量尸横遍野的场景。当黑龙江版画家刘德才拿到向远松的照片,“从幸存者严肃隐忍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他所经历的那段痛苦的过往,以及这段历史带给他的压力。”

“想让一代代的艺术家带领大家一代代去记住历史”

史一、于承佑、袁庆禄、雷务武、李彦鹏、张敏杰、应天齐、季世成等版画大家,携手中青年创作力量,一起以刀代笔,以大黑大白的木刻,来刻画人物双眸背后的精神和信念 。“我为什么想用老中青三代人来构成这样一个创作集体?就是想让我们一代一代的艺术家带领大家都能一代一代去记住这样的历史,去记住这个时代。另外也表现艺术的传承、精神的传承。总之,大家都觉得,这次创作特别有意义,可能是他们一生当中艺术创作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陈超表示:从目前创作的六十一幅作品来看,能看到各种风格的呈现,各种表现角度,各种艺术手法的丰富性,整个作品的质量相当高,“无论将这些作品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所去展出,一定会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

于承佑告诉记者,今年三月初,接到为大屠杀幸存者刻制肖像的创作任务,觉得不同寻常,“作为一名版画艺术的从业者来说,我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任务,觉得这次任务比平常创作任务不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天齐说:“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将永远载入史册。 你们能够看到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的木刻,这种差异性和不同性体现了每一个艺术家对于这个事件所寄托的深刻的情感。 ”

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创作中,更多对逝者的表现。著名版画家程勉老师,用了三十年的心血创作《血寰》。他重点是在表现当时情景,在那个时刻,南京人民受到杀戮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他在记录那个时代。“而我们今天因为时隔了七八十年以后,我们再来创作这段历史。那么怎么办?恰恰我们有一个契机,就是因为我们还有六十一位幸存者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存在。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这个展览,它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策划,但其实它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六十一位幸存者这个肖像创作,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抗争的一个历史。 八十多年前的事情,再用艺术家的想法,用一个真实的形象把它勾勒出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时空的对话。同时我也是想着通过我们作品反映历史,在历史的基础上提醒今天的人们看到作品以后,能对历史产生一种思考。”陈超说。

令人痛惜的是,65岁的河北版画家李彦鹏在完成创作不久的11月8日,在京去世。他创作的两幅木刻肖像是黄桂兰、岑洪桂,竟成绝笔。

图片

    王义麓    作者:史一

图片

    王长发    作者:于承佑

图片

    吴舜华    作者:张敏杰

图片

    刘素珍      作者:袁庆禄

图片

    熊淑兰    作者:姚浩刚

图片

    谢桂英   作者:雷务武

图片

    黄桂兰   作者:李彦鹏

图片

    王恒   作者:史一

图片

    陈桂香    作者:张敏杰

图片

    岑洪桂    作者:李彦鹏

图片

    巫吉英    作者:雷务武

图片

    薛玉娟    作者:于承佑

图片

    夏淑琴    作者:李翔

图片

    祝再强     作者:陈瑜婷

图片

    余昌祥    作者:王杰斌

图片

    濮业良     作者:陈瑜婷

图片

    马康宝     作者:曹芳

图片

    程福保   作者:蔡承志

图片

    魏桂如  作者:应天齐

图片

    周智林    作者:应天齐

图片

    李美兰    作者:冀荣德

图片

    郑锦阳     作者:彭伟

图片

    常志德   作者:王杰斌

图片

    刘贵祥    作者:朱健翔

图片

    王子年    作者:蔡承志

图片

    经智珍     作者:李翔

图片

    袁桂龙     作者:刘颖

图片

    徐德明   作者:朱健翔

图片

    王津     作者:姚浩刚

图片

    李长富   作者:李传康

图片

    石秀英    作者:季世成

图片

    蒋树珍     作者:张天星

图片

    陶龙义    作者:王岩

图片

    阮秀英    作者:刘京

图片

    潘巧英     作者:袁庆禄

图片

    阮定东    作者:王岩

图片

    程文英    作者:曹芳

图片

    郭林大  作者:谭浩楠

图片

    高恒发    作者:冀荣德

图片

    方素霞    作者:陈词永

图片

    刘民生    作者:肖力

图片

    易兰英    作者:季世成

图片

    张惠霞    作者:邹晓萍

图片

    高如琴     作者:刘京

图片

    唐复龙    作者王:陈词永

图片

    龚德年    作者:刘德才

图片

    周湘萍     作者:张天星

图片

    葛道荣    作者:李传康

图片

    王素明   作者:陈超

图片

    岑浩兰    作者:肖力

图片

    艾义英     作者:彭伟

图片

    路洪才    作者:蔡家祥

图片

    马庭禄     作者:刘颖

图片

    陈德寿     作者:李小光

图片

    任秀英     作者:蔡家祥

图片

    杨静秋    作者:邹晓萍

图片

    郭秀兰    作者:李小光

图片

    苏承琪    作者:金石生

图片

    张仕翔    作者:谭浩楠

图片

    向远松    作者:刘德才

图片

    周文彬     作者:金石生


附:61位幸存者名录

王恒    王长发    王津

王子年   刘民生    艾义英

陶龙义   郭林大    阮定东

向松远    石秀英   易兰英

李美兰   巫吉英    任秀英

王素明   马康宝    周文彬

张仕翔    李长富    阮秀英

岑浩兰    郭秀兰    高恒发

唐复龙    程文英    吴舜华

袁桂龙    刘素英    路洪才

余昌祥   黄桂兰    岑洪桂

王义麓   刘贵祥    马庭禄

陈桂香    祝再强    蒋玉娟

周智林   苏承琪    潘巧英

高如琴    濮业良   经智珍

郑锦阳    陈德寿    蒋树珍

谢桂英    熊淑兰   周湘萍

杨静秋    方素霞   龚德年

常志德    夏淑琴    徐德明

葛道荣    程福保   魏桂如

张惠霞

31位版画家(姓氏笔画为序)

史一    肖力

王岩    刘京

李小光    应天齐

于承佑    季世成

金石生    曹芳

彭伟     陈超

张天星    李翔

刘颖   陈词永

李传康   王杰斌

刘德才    姚浩刚

张敏杰    雷务武

蔡承志   袁庆禄

邹晓萍    朱健翔

李彦鹏    陈瑜婷

蔡家祥    谭浩楠

冀荣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张楠 沈昭

出品人:王文坚 周峰

总策划:陈超 凌曦 孙庆

制片人: 李军

编导:冯秋红

执行:蒋俊 曹林 谢卓珺

撰稿:冯秋红 张楠 沈昭

剪辑:王一萌

封面:肖甜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扬子晚报

联合出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