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快报大健康丨身边有“医”靠,数据有云端,医改这些举措让患者更方便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峻)  患者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就诊更方便,这是江苏近些年医改,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张家港、常州等地区,感受到江苏医改带来的种种变化。省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江苏不断深化医改,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搭建云影像中心平台,让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2022年以来,全省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比例69.8%,县域内就诊率93.1%,由二三级医院下转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5.3%,由基层上转患者较去年同期降低7.8%,上级医院向基层下转人次/基层上转人次达33.2%。

大病不出县

解决患儿就医痛点

张江港杨舍镇晨阳街道的陈女士碰到了烦心事,孩子上学途中脚踝骨折了。以往,她最怕带孩子看病,因为苏州距离张家港大约有70公里,一来一回,一天时间就没了。这一次,她带着孩子直接来到家门口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张家港医学中心,20分钟就到了,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小学六年级的彤彤(化名)也在这家医院接受了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治疗。彤彤的父亲很感慨:“离家近,有专家,环境好,我们照顾起来方便,真是省心又省钱!”

近年来,张家港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加快与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三甲医院开展医疗合作,政府重点推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合作共建的张家港儿童医学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合作范例。

张家港市儿童医学中心项目2021年4月正式启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一批专家长期派驻张家港市,固定坐诊时间。中心开设儿内科、儿外科、儿童耳鼻咽喉科、儿童皮肤科、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等。患儿家长无须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解决常见儿科疾患。自2021年4月开设以来,儿童医学中心年门诊量1.2万余,年手术量约700台。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高嵘说,除了解决儿童就医难的问题,医院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上海、苏州的医疗资源互动,深度挖掘这两个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专家的“零碎时间”,为张家港本地患者进行服务。

据悉,张家港市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在门诊醒目区域建设“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改善就诊环境,同步建设“云诊室”,依托对外合作项目多渠道引进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高级专家定期到医院坐诊,实现长三角高级专家集中排班、集中坐诊和远程诊疗,实现高级专家统一管理。部分中心还可提供检验、心电图、B超等常规检验检查的集中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及各医院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专家号源信息,市民可及时获取高级专家信息,真正把长三角专家请到了家门口。据统计,2021年,长三角专家诊疗量近2万人次。

云影像中心,看病不需要带片子

2022年11月4日,金坛王阿姨来到常州一院神经外科专家门诊。前段时间,她因为头昏、视力模糊,在金坛人民医院就诊。头颅CT检查发现了颅内有占位,随后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有垂体瘤的可能,需要到常州去手术。

在常州一院的专家诊室内,电脑屏上直接可以看到金坛人民医院所有做的核磁共振、CT片子。“金坛的片子管用吗?”王阿姨还有点疑惑。专家仔细看过金坛人民医院的片子后,告诉她完全不需要再做一遍核磁共振,直接可以根据这个片子进行手术。不需要再花钱做检查,既省费用又省时间。

常州地区的医生可以调阅之前的检查片子,得益于“影像云”平台的建设。据介绍,2021年5月,省卫健委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影像平台建设试点,目前共有南京、徐州、苏州、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宿迁8个地区的125家医疗机构纳入试点范围。“影像云”平台的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质控、统一调阅、统一互认、统一开发使用,检查结果医疗机构互认。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琰介绍,患者就医更便捷,甚至可以“空”着手来看病,而不必像过去到医院要带着病历、CT片、磁共振等一堆资料。此外,减轻了医药费用负担,提升了诊断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了病人满意度。“我们从2021年初起,就取消了打印实体胶片,病人可在手机或电脑上查看自己CT片、磁共振检查结果。全年仅此一项,就少打印了21万张胶片,约节省患者费用500万元。”刘琰表示,“影像云”平台可以助力卫生健康部门实现智慧化的监管,对医疗机构开展影像检查的监管工作更加精细、实时、高效。

此外,影像平台将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汇聚起来,也为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医学科研、医药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村头问诊 云端看病

家住张家港市高新区(塘桥镇)金村的62岁王建华前不久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市区某医院做了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王建华发现有些指标偏高,想去医院挂专家号。当得知金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远程诊疗(家庭医生云诊室)服务后,王建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里。

金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通过高清联合门诊,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苏霞进行视频连线。刘苏霞主任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同时与家庭医生交流询问慢病健康管理的情况,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写下门诊记录,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并对基层医生日常开展随访等工作提出相应建议。由于王建华相关指标异常、病情复杂,刘苏霞主任建议转诊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联合门诊后,家庭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将患者转诊至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目前,患者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住院治疗,出院后将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将患者转诊到金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健康管理,同时患者可以在金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到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用的慢病药。

据悉,“家庭医生云诊室”是张家港市卫生健康委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推进的2022年度卫生健康系统十项便民惠民举措之一。市级医疗专家在市一院、市中医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通过高清设备联合社区医生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服务,实现市级和基层的医疗服务高效联动。2022年全市开设16家“家庭医生云诊室”,通过上下级远程医疗协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丰富基层医疗资源,让居民安心、放心地在家门口完成就诊服务和健康管理,实实在在提升群众就医服务的获得感。

优化顶层设计,深度推进医改

近些年,江苏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发挥信息化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撑作用为重点,稳地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江苏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文件,根据人口、交通、地理等因素,明确综合性医院、中医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设置要求。在增加资源总量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儿童、精神、传染等资源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

据悉,全省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壮大,布局更趋合理。截至2022年12月12日,全省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29个、卫生院945个(其中乡镇卫生院933个)、村卫生室14817个,目前全省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除宿迁等少数地区外,所有建制乡镇都有一所政府办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日益完善。推进医疗服务中心化,建成独立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4家、病理诊断中心5家、血液透析中心33家、安宁疗护消毒供应中心9家、康复医疗中心12家、护理中心11家、健康体检中心62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