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一个“大家伙”,启动设备,徐兴雷变身“驾驶员”开着他的植保机出发了。机器在田间穿梭,只见调配好的农药呈现雾状在绿油油的田间四散开来。他向记者介绍,从配药到打药,20亩地只需要40分钟,就拿利民村这一片300亩地的农药喷洒工作来说,徐兴雷一个人一天就可以轻松完成。
徐兴雷是连云港东海县人,到扬中从事农业经营9年了,最早期他只承包420亩地,一家四口扑在农田上,每到育秧、插秧、施肥、除草、收获等节点,都要依靠大量人工来帮忙。最近这几年,徐兴雷的农机库房一点点充实起来,大小拖拉机、无人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铲车、叉车一应俱全。如今他在扬中市八桥镇、西来桥镇、油坊镇共承包了1500亩地,仅插秧和收稻、收麦两季忙时需要人工三四十个,其余农田作业全靠机器代劳。
“以前的小马力拖拉机翻耕力度不够,秸秆还田率相对较低;以前喷洒农药都是请一些老太太帮忙,她们辛苦,洒药均匀度也不行。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无人机、植保机这些设备帮忙,种出来的小麦、水稻,产量高了,品质好了,收入也提高了。”徐兴雷高兴地说。
“田里不见人、农机来帮忙”,这是科技助农带来的最大变化。新的一年,徐兴雷计划继续购进新一代的农业机械,继续向农技专家学习,通过严把田间管理质量、严控农药化肥用量等措施,让“智慧农机”发挥最大效益,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优的水稻和小麦。(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