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村公共服务不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仍显滞后等,与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仍存在一定距离,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最终实现和美乡村的理想状态。
高标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然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瞄准“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统筹编制与实施制定县乡村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对乡村建设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对县镇村各自的功能定位科学把握,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广东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正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堆盆景”,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恢复搬迁撤并类村庄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全面修缮保护。
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和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打造良好村庄形态。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路径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建设和美乡村,要接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等,努力实现乡村水电路气信和物流等生活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备。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按照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要求,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总体水平。
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县域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以产聚人、以人促产、产城人互利。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以产聚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农业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挥农民特别是大龄农民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特长,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把产业价值留在县域,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落实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以人促产。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鼓励本地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就地创业创收,更好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农民等群体返乡入乡就业,为大学生提供返乡实习、实践的机会,制定吸引人才返乡入乡的有关优惠政策,做好人才返乡后的生活保障,建立完善留住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的相关培训,向其提供符合自身条件的创业机会,鼓励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对大中小城市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选择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聚焦产城融合,建立完善城镇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聚焦均等优质,引导大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中小城市延伸,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聚焦安全便利,有序疏解大城市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聚焦生态宜居,促进环境基础提级扩能,着力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高效率推进乡村集成改革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高效率系统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使更多农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入市等多种入市方式;二是打通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之间的通道,以宅基地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三是开展城乡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拆旧复垦,满足县镇扩容提质空间需求;四是不断完善乡村发展用地政策,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创新“股票田”、连片流转、土地托管等经营模式。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方式,让沉睡资源活起来;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等方式,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让分散资金聚起来;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富起来。通过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在生产经营领域,着眼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节点,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小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还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曲霞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及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研分析”(GD19CGL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