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作为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正在打造更具特色的名片——“水运江苏”。南京关区共有水运口岸17个,数量居全国各直属海关首位。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江苏完成港口外贸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5.3%。外贸大省叠加“水运江苏”有何化学反应?
提升通航能力,“大块头”奔赴远方
沿着江河湖海,一批批“江苏制造”乘风破浪、奔赴远方。5月8日,6台柴油发电机组前期在南京海关所属镇江海关办结通关手续后,通过海轮顺利运抵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该批设备共计重224.37吨,抵达目的地后将立即用于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与刚果(金)国家矿业公司合作开发的坎博夫矿区铜钴资源项目。这一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将创造1000个左右就业岗位,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增加当地财政税收,带动坎博夫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该批设备体积大、重量重、船期紧,装卸过程中还要保障设备安全,我们主动对接码头、代理及运输企业等,积极协调开辟‘绿色通道’,现场办理验放手续,充分应用‘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举措,确保货物顺利通关。”镇江海关物流管理科副科长常武刚说。
图为:盐城海关关员对进境粮食实施船边检疫 华从伶摄
今年1-4月,南京海关所属南通海关保障进出境(港)船舶839艘次,同比增长11.42%。近日,在南通海关监管下,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承建的自主建造极地探险邮轮“海洋信天翁”轮顺利完成海关备案和相关证书办理,从海门招商重工码头顺利开航。该船是招商重工极地探险邮轮项目的第6艘,设计总长104.4米,型宽18.4米,设计航速不小于15.5节,先进性和独特性均在全球范围内领先。
南通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外勤主管高锟说,“在海关的支持下,我们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通关便利,海关在船舶建造出口过程中全程高效监管服务,为节约运营成本、确保顺利交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为持续提升港口通航和周转能力,南京海关全面扩大口岸“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应用范围,优化水运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进出口企业获得感。同时,为保障邮轮顺利开航,建立新造船出口绿色通道,优先开展船舶备案、第一时间实施现场监管和证书办理,确保船舶顺利出口。
改革监管模式,企业省时又省钱
近日,满载6.5万吨巴西大豆的“阿克拉”轮缓缓靠泊盐城港大丰港区粮食码头,早已等候在一旁的盐城海关关员立即实施船边检疫,查验无异常后,该船货物即通过海河联运直达企业粮食码头,待海关签发证书即可第一时间投入加工使用。这是今年盐城辖区首次实施进口粮食“附条件提离”便利措施,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极大提高企业通关速度。
“附条件提离”,是指根据“两段准入”监管要求,对口岸检查结果正常,已取样送检且符合条件的货物准予自口岸监管区域提离。据悉,盐城市已形成大豆加工集聚区,进口大豆的通关速度是企业尤其关心的问题。“海关关员提前对我们进行‘附条件提离’便利措施的宣传培训,报关时指导我们在系统中进行申请。口岸检查正常并取样后,即实施‘附条件提离’,无需卸入港口筒仓储存,大豆至少可以提前一周运到公司,大幅减少了通关时间,为我们及时供货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为我们节约十多万元的港口仓储成本!”江苏喜登门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傅说。
“接下来马上进入大豆、玉米等产品进口的高峰期,预计通过‘附条件提离’措施的持续实施,将极大缓解口岸码头泊位紧张、仓容不足的问题,减少倒仓中转环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有效助力‘水运江苏’建设。”盐城海关驻大丰港办事处主任崔克劲介绍。
增加开放码头,助力项目进园区
5月7日,来自新加坡的“沙赫拉”轮停靠在泰州港泰兴港区过船作业区金燕仓储液体化工码头上,船上载运的22537吨丙烷,正是江苏延长中燃化学有限公司急需的生产原料。在南京海关所属泰州海关监管下,该批货物在短短1天时间内就完成了申报、放行、卸货手续。
图为:镇江海关关员监管出口柴油发电机组 贡炳军/摄
据介绍,今年1月12日,金燕仓储液体化工码头获得江苏省商务厅批复临时启用。“获批临时启用,意味着对外开放,可以停靠外轮。”泰兴商务局口岸办副主任封涛说,“万吨外轮直接停靠码头装卸货,码头附近的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企业进口原材料和成品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外轮,与国际市场直接对接,对企业降本增效、园区改善项目招引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泰州海关针对泰州口岸化工品码头和散杂货码头开放政策、基础设施要求的不同,安排专人对接企业,送政上门,提前介入,开展现场指导。加强与口岸、海事和边检等部门联系沟通,对申报开放的码头开展联合走访督导,共同提出建设意见,节约企业时间成本和建设成本。据泰州海关统计,临时启用以来,金燕仓储液体化工码头已累计进口10.168万吨企业生产原料,辐射园区多家企业。此外,今年以来,在南京海关的指导帮助下,泰州口岸已获得江苏省商务厅批复临时启用码头3个,批复临时启用延期码头1个。
南京海关聚焦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扩大开放规划,组织专家团队全程跟进做好建设指导和开放后验收,新增外贸泊位13个;深化长江经济带水水联运协作,结对90个水运业务现场开展“离港确认”业务,引导企业用好内河水网优势开展转关1.5万票;以监管模式改革释放港口运力,将直装直提试点推广至17个水运口岸,“先放后检”“依申请检验”享惠商品均超5000万吨,大幅提升堆场泊位周转能力。
通讯员 丁茜茜、华从伶、贡炳军、陈雨、李小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