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垃圾分类“苏州模式”示范全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苏州市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探索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取得了新成效,在住建部最新一轮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考评中苏州名列前茅。昨天,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垃圾分类“苏州模式”专题展示,一系列经验成为示范。

今年6月1日是《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三周年纪念日。在“新时尚”变为“新常态”的三年间,苏州遵循“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全市5354个居民小区全部实行定时、定点、定人督导“三定一督”模式;实现“投、收、运、处”全流程、全场景智慧管理,全链条、多维度以“智”促“治”,打造了具有苏州特色、国内领先、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生态圈。



全要素智慧赋能

管理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从每家每户的垃圾投放,到专门队伍规范收运,再到各种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近年来,苏州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搭上了智能化“快车”。

《条例》施行之际,苏州便建成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如今,苏州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决策辅助、全面科学考评。

精准管理,首先要“摸清家底”。为此,苏州市城管部门牵头建立了一体化智慧数据库,为所有垃圾分类处置设施设备及管理信息建档,将数据入库。这个搭建在苏州市城市管理局的数据库里,全市15000个投放点、8000余辆收运车辆和所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基础信息一览无余。对这些数据的掌握运用,有效推动了服务升级和精准、精细、规范管理。

在此基础上,苏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垃圾分类智能化分析舱。依托分析舱,苏州市城市管理部门能快速运用数据查证、图表应用等功能,分析分类准确率、各类垃圾占比、数据匹配度等,各个区域的分类质量、垃圾收运状态、设施运行状况均能实时掌握,从而为下一步垃圾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支撑,提升效能。

为了推动常态长效管理,今年,苏州又探索形成了一张引导多元共治的多视角考评图。这是一个在将管理部门日常考核、第三方巡查、行业考核等监管数据同步接入系统后,建构起的综合评价模型。它就像一个“智能参谋”,依据综合考评信息,对全市各类场所分类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全流程科学管控

为闭环管理提能增效

“投、收、运、处”,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苏州有一系列及时、科学、有效的管控抓手。

“您好,袋内混有3种其他垃圾,请继续分拣。”在常熟琴东雅苑小区的垃圾分类驿站,“AI垃圾分类督导员”正在用语音“喊话”,提醒居民正确分类。这位小区里的新成员,每天针对居民垃圾错投、混投、乱丢等不符合生活垃圾投放规定的行为,进行识别、自动抓拍取证发出语音提醒,倒逼居民提高垃圾分类精准度。自2022年11月启用智能设备以来,琴东雅苑小区成为苏州常熟首个无人督导的小区。小区内垃圾驿站配备了触摸式操作屏、摄像头、封闭式柜体等,让“分类人人参与”“过程有理有据”“环节循环可控”。

为了提升源头分类质效,近年来,苏州越来越多居民小区进行了“智治”探索,小区在生活垃圾投放点通过安装称重设备、视频监控,实现源头数据实时采集、居民投放行为自动识别,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为源头分类成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后期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打下了基础。

“前端分得好,中端运得清”。在生活垃圾收运环节,苏州市整合配强了分类收运队伍,建立完善了全市“不同队伍、不同车辆、不同频次、不同去向”的“四不同”分类收运体系,有效解决“混收混运”难题。同步建立的收运监管平台,采用“信息化+智能化”双管理模式,收运服务线上签约,收运情况实时监控,实现了智慧调度管理。

末端设施先行,是助推全链条建设的坚实后盾。依托信息化手段,苏州通过对运行工况、环境数据的全面感知、智能监测,实现了对终端设施的无死角监管。比如,苏州市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建设“全过程监管信息系统”,全天候监测工况数据和环境数据,将此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终端处理项目。

目前,生活垃圾“三增一减”趋势明显,其他垃圾处理量减少,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收运量增长。



全维度精细管理

共建共治提升获得感

“新常态”面临“新问题”,以信息平台作为“新引擎”,苏州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解决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难题,驱动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多年,“回潮”现象时有所见。在苏州,居民分类参与率低、乱丢垃圾等问题同样突出。为此,苏州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小区日常分类、现场监控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方案,采取合理设置分类投放设施、优化投放时段等举措。同时,针对市民大件垃圾投放难等问题,苏州创新建立了大件垃圾免费清运机制,形成“线上预约+上门回收+集中处置”服务模式,实现精细管理和便民服务双突破。

聚焦薄弱环节,全市各地“一地一策”进行靶向督导和执法管理。《条例》施行的三年间,全市教育劝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96.6万起,行政处罚45.3万起,以“法”促“分”,推动分类制度落地见效。

“人人都是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三年来,苏州将推进“美丽苏州”全民共治共享作为重点,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监督评价的渠道。在“苏周到”App上设置“垃圾分类”专栏,在“微城管”公众号上打造“垃圾分类大家管”平台,推动公众积极评价成效、反映问题,相关管理部门限时处理、及时反馈,共同提升公众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苏报记者 肖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