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南京市商务局、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共同出品的了不起的小店第三季“全媒体”行动继续深入南京城市街巷,深度调研各类小店的经营情况及小店集群的业态情况,用镜头讲述“小店故事”,展现各种小店为城市带来的勃勃生机,呼唤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小店良性发展。本期将带您走进汽车修理厂老板孙农的军旅情怀,了解他与藏品“老爷车”背后的故事。
岁月荏苒六十载,念念不忘军旅情
孙农,出生于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从小便对军旅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孙农高中毕业后入伍,幸运地成为一名人民海军,“军旅生涯就像是刻在我的生命中一样”孙农很自豪的指着照片说道。
在结束了6年的军旅生涯后,孙农开启了创业之路。自退役以来,他曾开过文化书店,但最终根据自己的爱好,经营起了一家汽车修理厂。随着对于汽车的不断了解,让原本就喜爱军车的孙农,萌生了收藏古董车的想法。“这个跟我的成长经历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吧,因为从小就能看到这些东西(军车),初时觉得很威严霸气,后来不断地了解与年岁的增长,要说责任,我没那么高尚,要说怀旧吧,有一点,我就只是单纯喜欢它。”作为一名实打实的“车迷”,2008年孙农终于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经营汽车修理厂的同时,也逐渐开始踏上了收藏“老爷车”这条道路。
“当时的南京,大多数收藏者收藏的都是宝马、奔驰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国内品牌的老爷车可谓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收藏类别。”孙农一边摸着他收回来的老爷车一边和记者介绍道。孙农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个人共收藏了二十余辆“老爷车”,它不仅承载着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人的记忆,也承载着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印记。“这些老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收藏老车、恢复老车,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也是我生命里永恒的支撑。”
一段活着的历史,一段红色的记忆
在孙农收藏的这些“老爷车”中,年龄最大的还数生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上海凤凰牌汽车,它是中国自主打造的第一台纯手工中档轿车国产汽车,回忆起收车经历,孙农向记者讲述起2021年从南到北千里迢迢收购它的过程。虽然四月中旬的南京早已鸟语花香,但是当时的哈尔滨却仍是寒风刺骨。孙农听到消息后立即乘坐飞机从南京出发,到达哈尔滨后又转坐高铁来到了大庆。“见到那辆车,就像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孙农满心欢喜地办完了购车手续。在近一周度日如年的等待后,孙农终于看到汽车完好无损地抵达南京,对它的经典的造型和国人了不起的手艺再次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喜悦之情涌上了心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期,由于和德国大众合资,这款车子就停产了,但是对它发自内心的情感和怀念是一直持续存在的。”
现在仍有不少车迷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在2011年左右,当时有一个车展,我的车就陈列在其中,有一位女同志,专门从济南乘坐高铁前来,就为看我展位上的汽车。”孙农向记者感慨道,“因为她家里也是当兵的,从小也是在这样的车陪伴中长大,现在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车子了,这次来就是为了只为看它一眼从而了却一个心愿。我想我的车能够满足这样一部分人的内心时,我也是很开心的。”
社会各界齐助力,为老车寻“家”
随着孙农收藏“老爷车”的数量逐渐增多,最初的存放地点也已经逐渐容纳不下。“因为这个车辆比较大,它到底要往哪里放,成为了我当时最发愁的一个事情。”在他正苦恼的时候,媒体的及时出现和关心帮助他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扬子晚报作为聆听百姓心声的主流媒体之一,刊登相关报道主动面向社会宣传并寻找合适的地方来安置这些“老爷车”。“每一辆车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想共同为这个城市,为一代人留下点什么”,这也是孙农收藏老爷车的初衷。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2020年孙农与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在玄武区玄武大道共同成立了汽车文化驿站。从我国自主打造的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到第一辆红旗高档轿车,背后是无数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们不计报酬地为国争光。孙农向记者表示,“这些老爷车已经不仅仅是车了,它们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了,一种定格在这里的历史”。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变的是科技文化的日新月异,不变的是曾经的情怀和坚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于个人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在于不忘前辈的殚精竭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分内之事,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每家店都是了不起的小店。
实习记者 董亦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汤清宇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