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颗粒归仓”,让“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

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以全国3.8%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20的粮食产量。据监测,今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麦香飘荡,韵味悠长。如何让“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减损是道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乃“国之大者”,必须始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对于“鱼米之乡”江苏来说,减损更是一片“无形良田”,里面藏着数亿斤粮。

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牢记于心是一方面,落实于行、落实于细更重要。如今的麦收,“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不再,低头弯腰手持镰刀收割的场景渐成回忆,高效便捷的大型收割机成为绝对主角,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农民种粮挑上了“金扁担”。但是,由于部分机手跨区作业,按亩收钱,为了多干快跑,收割时不够精细,再加上突发灾害天气造成作物倒伏等原因,导致粮食损失不同程度存在。“三分机器、七分使用”,从机械间隙到角度,从风量到作业速度,每个操作细节都事关产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要做好农机手培训、农机升级等各项工作,减少机收损失,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就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给耕地做“加减法”,补齐问题短板,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要把筑田埂、土地平整、修渠道、修机耕道等基本功做扎实,下足绣花功夫,打通管护“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实现田间道路全覆盖通达,加速农田生产力进一步释放,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灌溉能力,在适合灌溉的地域大力推动农田灌溉全覆盖,有力提升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为稳定粮食生产再加上一把“安全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方面不懈耕耘、接续奋斗,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扎实基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艾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